爸爸妈妈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本身。记得之前有个学霸妈妈写的关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心得扎痛了很多家长的心,爸爸是学校博士,妈妈是学校硕士,而儿子却成了传说中的“差生”,我想这对父母的心理落差应该会很大。他们也是在尝试了很多年,各种方法都试遍了之后才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天生适合读书,而有的人确实不是读书的料。
一旦当父母放下焦虑、放下自己的孩子需要学习好、需要考的“执念”后,他们会不难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有那么多可爱的闪光点。
虽然数学不好,但是喜欢专研厨艺,10岁就能做几个拿手菜了。
虽然英语不好,但是心地善良,进楼栋的门时,看到后面有人,会主动用小手撑着门让人家过去。
虽然语文不好,但是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当妈妈累得睡着时,会体贴的盖上被子。
虽然分数不高,但是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并且很努力的想学好,看到妈妈为自己的成绩着急,即便已经报了数学英语补习班,还主动跟妈妈说,要不把语文也报上吧......
这样还不够吗?
有句话说学霸是来报恩的,差生都是这辈子来报仇的,但是这位学霸妈妈相信:她的差生儿子就是来报恩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大富大贵,可事实是90%的人较终都会归于平凡。我们不应该鄙视平凡,相反我们较终都要接纳和承认我们的平凡。可即便平凡,不代表我们不努力,只是这种努力只求心安,不求非要拼出个前程来。
这样想通后,家长不会再过分去苛责孩子,更容易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那个平凡的、小小的人儿。只愿他此生健康平安,追随自己的内心简单过完一生就很好,作为家长,这个愿望已足矣!
6年级男生迷上研究厨艺,数学考过1分。
有个读6年级的男生,每天放学回家的首要大事就是给家人做一顿赏心悦目又可口的饭菜,连作业都不愿意做的他对研究厨艺特别感兴趣,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已经3年过去了,兴致没有丝毫减弱,妈妈说简直快到痴迷的程度了。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妈妈却有点崩溃了,因为他的成绩越来越差,有一次数学竟只考了1分。
家长想了很多招,报各种补习班,花费上万元去“注意力夏令营”等等,仍没见有起色,孩子依旧对学习提不起兴致,上课总控制不住的走神,他说自己一看书就犯困,老师讲的内容也听不懂,还不如睡觉呢。
但做饭不一样,他每次看到食材都很兴奋,经常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买各种各样的食材,买回家就对着食谱专研起自己的美食来,他不仅讲究味道,还讲究摆盘。
虽说刚开始做饭只是为了讨家长欢心,但做了几次,发现爸爸妈妈吃得很开心,他自己慢慢也从中找到了成就感,于是越做越喜欢,现在竟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当在孩子的兴趣和成绩之间做选择时,家长到底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应该另想他招,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呢?
有人觉得这对父母没什么好愁的,别人生怕自己的孩子没个健康的兴趣爱好呢,他们家的孩子喜欢自己专研美食多好呀。以后当个餐厅的大厨,或者可以做做美食节目,也能养活自己。而且一辈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得多快乐呀!
但有的人认为,即便要重视兴趣爱好的培养,但基本的文化知识不能落下。
我也认为孩子可以学习不好,但不能完全不听、不学。
基础的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更是教孩子做人,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有知识和没知识两者在看待问题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家长也不能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只是可以不用强求孩子需要学习成绩好。在学校快乐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我觉得就很不错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学习的态度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不过这位妈妈给孩子额外报的补习班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去,那不去也罢,只要增加上课认真听,其实去不去补习班意义不大,如果不喜欢学,去了也没用,还不如跟孩子约定好,把精力多放在学校正式的课堂上。
学习成绩好的“熊”孩子也让人心寒!
其实不是很想用素质高或低来去评判孩子,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孩子确实有素质高低之分。
就前几天人民日报还报道过一个孩子,冲着书店的工作人员耍狠:我抽你,信不信!
一个书店的营业员能跟一个孩子有多大仇和怨,不过是孩子在店内和外教学英语,朗读得特别大声,并且已经持续了一两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店内其他看书的客人。在客人的要求下,店员上前面带微笑的小声提醒孩子能不能小声点,于是就被男孩指着鼻子骂“你管我,我抽你,信不信!”
旁边一位疑似孩子的家长并未上前有道歉的举动,还跟店员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所以你看,就算英语学得好,各门功课都又有什么用呢!书读得再多,没有好的品德都白搭。
这么一对比,我宁愿我的孩子如前面两个大哥哥一样,就算分数不高,但起码知道尊重他人,否则品德缺位,未来堪忧。
写到较后:我希望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可以不做过分的要求,但是学习态度要端正,分数可以不高,但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考试可以不是前几名,但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除此之外,如果有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那就尽情的去做吧,毕竟“喜欢”多么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