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从她的诗词的情感的变化曲线上就能窥探到一部分,起初的诗词都是的清新脱俗,然而在经历了很多的世事变化之后,她的诗词多数都是阴郁凄凉,其中的情感也是悲戚的。本次我们来赏析的这首《武陵春》就是李清照后期的诗词中的代表。这首词为何会这样的悲凉,或许我们能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中知道一二,下面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经典的词。
大家都知道,要读懂一首古诗,了解写作背景是第一位。
李清照的娘家和夫家,都是当官的,有钱,有地位。丈夫赵明诚又是个好丈夫,夫妻两人好恩爱。大家看,家里有钱,夫妻又恩爱。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既圆满又美好?
无奈好景不长。一是国破。金兵入侵,北宋被灭,李清照一家从北方一直往南避乱;二是家亡。在避乱期间,丈夫赵明诚得病身亡,李清照从此孤苦无依。悲惨,国破家亡这样的事情,李清照全赶上了。
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李清照的人生分为了两段:早期生活极为富贵安逸,晚年生活极为动荡凄惨。而这首《武陵春·晚春》,就是写于李清照躲避到金华时期的作品。这一年,李清照52岁(或53岁)。
这样,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两点:一、国破家亡;二、晚年时期的作品。
《武陵春·晚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是词牌名,不用去翻译它。“晚春”是标题。这两个字很重要,既代表季节,也暗指人生晚年。
先看上片。第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就是晚春景象。三点,一是风住。风停了;二是尘香。什么是尘香?其实是花香。晚春时候,花瓣凋落了,掉到了地上,泥土也就有了花的香气;三是花已尽。各种花都开过了。这一句既说了大背景,又解释了整首词的原因,为什么愁呢?因为春尽了。这种情况之下,“日晚倦梳头”,已经很晚了,还不起床;起床了,还不懒得梳头打扮。就是因为春天已尽,兴致很淡了,精气神不高,对生活没什么期待的了。
较主要的,还是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这一句就是前面第一点所介绍的写作背景:物是人非了。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经不在了。这种情形下,就是“事事休”。没意思,没劲,不仅什么事情都没意思,一想到过去的种种事情,还想哭。欲语泪先流,还没开口,就先掉眼泪。心中极为落寞悲伤。甚至是有点绝望了!
下片,有个小转折。闻说双溪春尚好。这得是边上的人跟李清照说的,我们可以猜测,李清照这幅模样,整日无精打采,情绪低落,身边的人看着担心她,就来安慰她:听说呀,双溪那边,风景好呢,要不咱们去那里玩一下吧?这是一种安慰,是李清照的生活中,还存有这么一点点的亮色。春尚好,是说景色美好;双溪是金华的一个地名,据说那里是个旅游胜地。
双溪那边景色不错,那就去看看吧:也拟泛轻舟。拟是想、打算。风景还好,那就去那里划划船,看看风景吧。只恐双溪舴艋舟,恐是担心,舴艋是一种小船。这句又是一个转折。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转折呢?因为此时此刻的李清照,她的内心是极为黯淡悲伤甚至是绝望的,人生已经快到了生无可恋的地步了。所以,即使有人安慰,即使双溪那边景色很美,即使真的要去散散心了,在她的心里,还是悲愁万分。所以紧接着就说,载不动、许多愁。这样大家就明白了,不是舴艋舟太小,而是不论船多大,都载不动李清照心中的万千愁绪。
这首词,一唱三叹,跌宕起伏,有没有?一会儿说这样,一会儿马上自我否定,不行,不能这样。这种曲折、递进的写法,是和作者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的。语言也很好懂,浅显甚至是直白,但是背后所传达的出来的情感却是含蓄且深沉的。有人评价这首词,说读这首词,就像看到李清照本人,就像听到李清照的心声,让人不禁为她凄苦的人生遭际而感慨、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