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的意思我们可以和孔子的思想联系起来理解,孔子所谓的不器就是指的一种大“道”,所谓君子,不应该停留在某一个技能上不知前进,而是应该有更远大的志向和追求,要认识到人生的“道”,并不断的努力去追寻。因此下面就君子不器小编也将从“器”与“道”的联系中去和大家一起探讨其中的深刻的含义。所谓的君子不器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器”是相对于“道”而言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器”就是专注于某一方面技能的人,比如农民就会种地,就像杯子只能用来装水。“道”则是融会贯通的人,不拘泥于技能,能越于技能,得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理,是个思想家。
君子不器,意思就是说,要想成为君子,就要有大格局,有远大追求,要找到人生的“道”,而不是停留于某种技能方面的贡献。我们以几个故事讲述“器”与“道”的关系。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地,孔子一撇嘴:不会!樊迟一根筋继续向孔子请教如何种花种树,孔子再次冷冰冰地说:不懂!等樊迟一走,孔子气得大骂:小人哉樊迟也!
学种地、种花就是“小人”了?要这么说,孔子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没少当小人啊。他给人当过司机,做过图书管理员,甚至给人家主过丧,连他自己也承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小时候家里穷,做过很多让人看不起的事。要是这么说,老夫子不也当过小人吗?
好吧,就算孔子后来不“贱”了,洗白了,他还强调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六种技能,这个怎么解释呢?就算脱离了“小人”,总也逃不掉“器”吧?怎么理解老夫子的深邃的思想呢?
首先,孔子骂樊迟“小人”,不存在道德谴责。“小人”在古代跟今天意义不一样,古代是指代没有大志向的人,并非道德层面的谴责。也就是说,孔子骂樊迟,不是说樊迟道德败坏,而是说樊迟这个人志向不高,格局太低,不去“悟道”,尽想着低层次的“器”。
其次,“器”和“道”是两个层次,而不是两个对立面。如果狭隘地认为,“君子不器”就是不能从事技能,那一个人怎么生存?社会怎么进步?人类物资文明怎么创造?
我们再拿孔子的两个学生作对比,一个是子贡,一个是颜回。子贡是个大商人,事业做得很成功,孔子能有钱“出国旅游”(周游列国),全靠子贡这个金主支撑。颜回则是个书呆子,什么也不会做,就会吊书袋,穷得叮当响。
按“器”和“道”的理解,子贡就是“小人”,颜回是“君子”,那好了,你孔老夫子花人家子贡的钱,咋就那么心安理得呢?
其实不是那样,孔子并不反对“器”,否则就不会有“六艺”说法,其实孔子自己就对“六艺”掌握得娴熟。孔子强调的是,人应该有“道”的格局,不应该“死在器上”。
就拿子贡来说,假如子贡能从做生意这个“器”中,悟出“道”来,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这个思想的立意高,成为商界人士的较高准则!如果能从中悟出“商道”,那才是“企业家”,一味盯着利润这个“器”,较终脱离不开“商贩”的格局。
请问,企业家和商贩的天地能一样宽广吗?根源在哪里,两种人的格局不一样嘛!一个追求“道”,一个堕落于“器”。
所以,“道”和“器”并非对立,而是两个层次,“器”是“道”的起点,“道”是“器”的升华,相互依存,就要看你愿不愿意,主动着眼于“道”,落脚于“器”。
像颜回这样,起步就是“道”,只有很少人能做到,这就是颜回的伟大之处,但不代表颜回完全脱离了“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悟道的“器”。子贡能被孔子视为得意弟子,也绝不是“吃人家的嘴短”,而是子贡也是“求道”的君子。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能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符号,原因就在这里,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让我们悟出了人生的格局问题,孔子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