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学习是与语文和英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是数学一旦那个环节出现了断层,就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这是一个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的学科。但是只要我们在清楚了数学学习的关键之后,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加上举一反三的能力的训练,在数学上实现冲刺是指日可待。下面是伊顿教育老师的一些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数学学习的关键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思路和方法又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要能解决数学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点,还需要具备的分析能力,在学习中还要善于总结,去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很多同学做数学题,题目读完之后就一头雾水,连题目都没有读懂,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该用哪个知识点,选择哪种方法,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学习中存在知识漏洞,读完题目后不能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对应的知识点、考点和方法,失去来了做题的着眼点自然就不能将题目正确解答。
解数学题跟探案有类似之处,都是从蛛丝马迹中去寻找有用的条件,然后经过合理的分析、运用、组合,较终得到正确的结论,考查的就是条件的整合和运用能力。找到已知条件并合理利用已知条件就可以将题目正确解答,但难点就在于如何去寻找已知条件,又该如何去运用已知条件。
在数学的解题中很多老师都比较强调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其实就是一种联想能力,做数学题的时候,先要求学生去读题并寻找已知条件,然后再去思考通过题目中的条件能得到什么结论,有的结论是可以直接得到的,而有些条件是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条件才能得出,综合性就会相对来说要比较强些,难度也会更大。
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比较少或者不能直接取运用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从题目的问题入手,先去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已知哪些条件,再去思考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条件和结论又该如何得到。
在数学的学习中老师经常告诉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解透彻才可以做到。很多同学在做题中遇到的较大的问题就是想不到,见到条件之后想不到条件背后所隐含的信息,自然也就不能将题目正确解答,也还是缺乏和准确的联想能力。
那么该如何来提升自己的有效联想能力呢?在学习和做题中多去总结和积累和总结,老师之所以比学生就是因为老师在知识和题型的积累上比学生要多得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大部分的题目一见到题目就能联想到对应的知识点、方法和思路,即便是比较新的题目,也能从题目条件出发很快寻找到正确的思路,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学生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题目,见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首先不要被题目所吓倒,首先去读题、理解题意,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做好标注,当读了一遍没有理解时,那就多去读几遍,首先把条件和问题给找到,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和考点,再去联想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方法和思路,即便是遇到问题,也要知道 是在哪一步遇到问题了,以便在后期听讲解和看解析的时候能比较具有针对性。
很多的同学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在某一个关键的步骤或缓解出现了问题,只要将这个点给冲刺了,问题就可以得到顺利的解答,这个点就是听讲解的和关键,也是学生在听课中较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