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是阶段性的学习的一个反映,但并不是一个很客观的评判标准,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成绩,考双百的也有很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刚刚及格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就是这样背定性了,作为家长,在理性的态度上面对小学生的成绩,是一个进行合理教育和德行品质教育之下的参谋。一百分的忧患有着双重的标准,但是这里家长需要时刻把握孩子的另一个层面上的标准。
成绩的本义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数字量化评价,就如一个智商的数字是一样的,人们一看就知道水平如何,因此,家长们也在乎自己孩子的在校学习成绩,因为一看分数就知道自己孩子学习好不好。但是,真相真会如此吗?
一百分是不是就满意呢?八十分就得棍棒教育了呢?或者是家长自己焦虑不堪了呢?现实中确实会是如此,因此,一旦见到自己孩子的成绩高的就是高兴的,低的就是生气的,却从来没有透过数字来真真地看自己的孩子。
真正的成绩,那应该是对自己孩子的综合素养的数字,而不是单凭一张试卷,更不是看量化的数字高与低。即便是一张卷子,如果总分是5分,得了5分,家长是不是高兴?但是,如果其他孩子都只得了3分,那家长会不会更高兴呢?
可是,这5分中,全是书本中的生字词的书写,得了,家长是不是很高兴呢?如果这5分中,一分是书写,一分是记忆,一分是思维,一分是想像,一分是观察;或者一分是体育,一分是音乐,一分是美术,一分是语言,一分是思维;是不是更值得家长去高兴呀?
所以说,成绩的本义是什么,那才是我们家长更应该着眼的,而不是显性在外的数字。
一百分的背后忧患
忧患在于家长对孩子忽视。“一百分,孩子,真聪明!”“又是一百分,怎么给你读得这么?”……于是,开始忽视孩子的成长管理,认为孩子应对个这样的小儿科,一百分都是常态,很容易,不值得那么努力,那就一点吧!别给读书累坏了,于是开始让孩子也感觉到自己读太了,也不需要有什么努力学习的东西,那就开始打发时间吧!就这样,原本爱看课外书的孩子,把书换成了手机,把原本滋润人生的文字转成了游戏。时间很快半个学期,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的成绩也许还有一百,可是,却没有发现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快了字草了,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玩手机了,而不是能力的提升。等到突然整天,孩子没有一百分,那时候才会引起重视,引发家长的焦虑。
忧患在于孩子自身的放松。有一些聪明的孩子,在刚入学小学一年级时,成绩完全是凭聪明,可是到了越往后的时候,才会发现学习已经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勤奋努力,靠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作业习惯、听课习惯、解题习惯、书写习惯等等。但是,有了初期的一百分的罩护,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觉得读书没有什么问题,却没有去思考自己为什么可以得一百分。
忧患在于错过成长的体验。老是得一百分,会让孩子的成长错过一些体验,一种面对挫败的体验,一种面对问题的应对机制的建立体验,一种从困境中走向成功的喜悦及收获这样的喜悦的满足感的体验。
当好孩子成长忙而不盲的参谋
参谋在分数后面的习惯。一百分盖住了习惯的真相,较终等到不好的习惯暴露出来的时候,纠正起来就麻烦了。有这样一位男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聪明,考试得了几次一百分。但是,这位孩子写作业时,坐的时间都不长,时不时地还得吃点东西,坐姿都是摇摇摆摆的。家长对此一点都不在乎,只要他成绩还是一百分,一点意见都没有,哪怕孩子写作业都是趴在沙发上做的,都不予以干预。较终这样的结果是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坐姿也的自由,上课听课的时间也不长了。等到成绩反应出来的时候,孩子的这种情况就成定式了。
因此,家长要清醒地看到背后的习惯,即便是一百分,依然去观察孩子的习惯,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好习惯,好态度,好方法能够让孩子的成绩更稳固,让孩子的发展更趋向综合。
参谋在孩子的发展。家长要谁储备一些发展的知识,例如多元智力理论、素养的理论框架等等,对指导家长参谋好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基础教育的就是奠基发展的根基。音乐、体育、美术、数学、语言等方面都是值得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规划的。当然还有学习力、意志力等方面也是要相当重视的。
参谋在孩子的德行品质。德育品质是很多家长比较忽视的,尤其是在的环境之下更是如此。也有过一些孩子,成绩不是家长的烦恼,反而是孩子的道德品行是家长烧脑的,不是把同学打伤了,就是又在班级里惹祸了,甚至在社会上也有不良的影响,家长却一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其实,这在早期就是干预的关键期,是不能被忽视的。
总之,家长看到成绩,更应该看到成绩的背后。不沉寂在那几个量化的数字,更应该关注到那些很难用数字量化的成长。家长要与孩子一起修炼成长路上的素养,重过程、重体验,更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