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方面,很多家长确实喜欢控制孩子,或者说“管制”。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担心孩子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一遍又一遍问要不要上厕所?婴儿时期的把尿其实就是较初的“控制”。到了学生时代,家长们管的就跟多了。那么家长该不该过度管控孩子呢?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健康的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家长的担心。就是“不放心”。
为什么不放心呢?因为家长对孩子不信任,不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判断是否吃饱了,穿暖了,什么时候要去厕所,等等。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是被这样对待的,我们的父母用担心的方式表示关心。说到底,是父母把自己的担忧投射到孩子身上。其实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处理好,反而是家长的介入会干扰孩子的正常成长。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与孩子的拉锯战。
二是父母为了确定自己的放心地位
有的父母通过控制孩子来换取对自我放心的认同感。
父母与孩子经常会进行权力之争。比如,父母与孩子一起去商场,孩子要玩具,父母不给买,孩子哭闹撒泼打滚,有的父母较终妥协,孩子就赢得了胜利,以后还会用哭闹的方式迫使父母就范。另一种情况,父母打了孩子,就是不买,父母赢得了胜利,貌似树立了自己的放心,却伤了亲子关系。
《孩子挑战》这本书中提到,孩子的固执,不合作,跟父母对着干,其实是一种权力之争。孩子通过眼泪等方式迫使父母屈服时,他就赢得了战争,获取成就感。
反之,父母的不当控制,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正确的方式是接纳自己的情绪,信任孩子,双赢合作。当然这些不是说说这么简单,需要父母时时觉察,不断修炼。所以说,育儿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