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维数学到底有没有实际用处?不管是学普通数学课或者是学习思维数学,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停留在做题的层次,根本达不到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的水平。我们在做数学题时,就是在用所学的数学理论解决问题。但学校教育中很多数学题往往只是为了操练各种定义公式定理而已,偶尔有一些应用题,也是针对相关知识点的纸上谈兵。数学要达到实用,可能还是要在上大学时才比较多见,且多为解决理工类问题为主。
数学在经济社科中的应用目前还很粗浅,很多人其实是在乱用。比如经济类课程中经常出现的很多数学模型,就简陋且谬误百出。但由于不少人的数学本来就学得不扎实,对于这些基本来自西方的数学模型,看明白已经不易,想挑刺更不可能,只好照搬照套了。可见,数学并不是谁都用得起的。
学数学还有一个无用之用,即增强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对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数学课本的变化,就会发现关于逻辑推理的训练一直在弱化,比如存在大量证明题的平面几何居然全部挪到初中就是一大例子。到了大学,很多学生做起普通的数学习题都无法清晰地表达,一见证明题就怕得狠,可见这才是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数学教育面向庞大基数的学生,拒不承认学习能力的差异,一味地减负,让大家学较简单的数学。那些不满足的学生,才会去学习思维数学,以吸收更多的数学营养。
中学生有没有进行思维数学知识的培训或学习其他“额外”的数学知识,这是决定他们的数学能力能否充分开发的关键。没有学思维数学和参加数学竞赛者,花了大量时间唱K式的熟悉那么点有限的数学知识,只为高考混个不错的数学成绩。但在后续的大学教育中,他们面对全新的理论体系就傻眼了,大部分学生是不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的。
而在中学就积极攻读思维数学课程甚至参加各级数学竞赛的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往往数学能力在同学中一枝独秀,有的还就凭借数学竞赛好成绩而直升大学。他们入学后面对非数学的数学课程能自如地驾驭,如果学习数学也能很快上手。
多学一些在“规定动作”之外的“自选”数学知识,不仅能真正开拓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付诸实际运用中也能得心应手,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艺不压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