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审美是以瘦为美,所以面对美食的诱惑的时候,为了保持美往往都会选择视而不见。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位吃货文人,他的八股文写的几号,也对美食的钟爱,所以人称吃货文人。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科举,但是却一直不能及第。所以作者在叙事的时候加上吃货这个标签,其实也是一种对于他的怜惜。
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带注疏气不过失之于少文采,带词赋气便有碍于圣贤口气。——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在吴敬梓笔下,马二先生算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一个人物了。《儒林外史》这本书中的读书人大多栽在追逐科举功名的道路上,马二先生也不例外,他一生都忙于科举,却一直未能中举,较后只能编选八股范文集谋生,是一个十足的可怜虫。
但是,作者对马二先生的态度其实是比较矛盾的,他对马二并非是单纯地讽刺批判,马二虽然迂腐愚昧,却闪烁着许多人早已丧失的人性光辉。
马二先生出现在《儒林外史》的第十三回,与那些夸海口、吹大牛的人不同,马二先生与蘧公孙谈文章,字字诚恳,没有一句妄言。
作为八股范文集的经验丰富编辑,他对八股文的见解很深刻:“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带注疏气不过失之于少文采,带词赋气便有碍于圣贤口气。”
在马二先生看来,写八股文不能过分纠结于对字词的解释,这样会使文章缺少文采。同时,也不能过分追求文采而让文章带上诗词歌赋的气息,因为八股文是要以儒家圣人的口吻说话,诗词虽然浪漫,却不符合孔子、孟子的身份。
他的这番话,让蘧公孙恍然大悟,他们二人的友情就是从马二先生这一番言论开始的,从此两人结为至交,成为一辈子的良师益友。
马二为人仗义、乐于助人的善良在书中比比皆是。马二先生自己努力了一辈子都没能考上功名,当他碰见匡人,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的时候,他竟主动掏钱给素不相识的匡人,并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以奉养父母。
临别的谆谆教诲,诚心可鉴,不仅解人一时之困,连往后的前景都替他人谋划了,他的热心肠不禁令人动容。
马二先生一生热衷于举业,与人交往也劝人举业,但不能因此就将马二先生归为腐儒。
孔子一生辗转各国,就是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接受,自己的才能能为天下苍生造福,马二先生虽不及孔子的影响力,但他用自己的方法言传身教,帮助他人,所做之事都是大善之事。
当发现自己科举无望时,不像范进一样死磕,而是走上编选文集的道路,仍然生活得有滋有味。
所以,马二先生才是一个进可以谈举业的儒士,退也可以立于世的人,虽然他有点迂腐,有点愚昧,但终究瑕不掩瑜,反而更加真实可爱。
今天的金句是作者对八股文的看法,每种文体都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诗歌讲究文辞,史书追求真实,议论侧重逻辑,这就像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一样。马二这句话也教导我们,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有所侧重,叙事、议论、抒情三类文章各有不同,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