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部的此通知,我格外注意到的一点是:“幼儿园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这个现象很普遍。拿数学讲,我相信有一部分孩子看到数学题就苦恼,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讨厌数学,无法从数学中获取乐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前机械式过度学习导致。
通知详情: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此外,《通知》还明确,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同步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学前阶段同步学习的思考
① 学前教育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理想情况应该是达到以下目的
→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好奇心,乐于去观察世界,多提为什么?
→ 培养孩子的观察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 培养孩子在团体中合作,助人,友好的作风
→ 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② 学习方法
在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也就是让孩子去接触,去动手操作,去实际体验来认知和学习。
还是以数学举例,我一直建议学前多去认知生活中的数学,比如收集生活中的数字,通过摆小棒,讲故事等认识数的组成。而不是机械地跳过对数理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强化计算训练。这个在我以往回答中多次强调数学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数学基础概念的重视。
→ 需要以孩子对应年龄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来科学设置课程。
→ 多以小组活动,动手实践,实物认知方式代替“小学化”授课方式(其实一年级也应该改革),这就要求教具也要跟上。
说个痛心的事实吧,我们生产了那么好的教具输送给国外客户,而我们的教具呢?
③ 家庭影响
家庭的影响也是导致同步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家长只知道多多益善,没有考虑到“过量”和“营养不良”。特别是一些功利性比较强的幼升小 ”辅导班“。
→ 会产生孩子自我认知错觉,一年级很多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学过了,实际上并没有深入理解算理。基础概念的理解,不但是课堂上的学会,还要配合生活中各情景的导入。所以,我主张多结合动手操作,生活实际去学习。
→ 计算只是数学的一部分,碰到一些粉丝家长说我孩子幼儿园就会1000以内加减法了什么的。这只代表计算能力,数学是包括空间,逻辑,观察,理解等能力的综合启蒙。
不要再狂练计算题了,这是孩子讨厌数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