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都期盼的事,很多家长都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活成自己规划下的模样,把自己变成了聋哑瞎式的父母!现在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真是赔上性命都在所不惜,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再骄人的成绩也比不上父母的爱重要。
太多的父母误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当做爱,太注重孩子表面上的成就与荣耀,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忘记了滋养他们的心灵。
于是很多孩子表面上很努力,但是内在动力不足,长期生活在父母“语言暴力”下的他们内在有深深的自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觉得不能让父母满意。
压抑无望的孩子有的选择去死,有的全然放弃自己,但是更多的孩子会拼尽自己的气力,违心的去争父母的一个笑容。
为什么违心呢?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不满,有很多愤懑,还是强迫自己接受父母的“好意”,去为父母争气。
34岁的陕西读者阳光曾说,自己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到上海工作,较近正在考资格证,但是无论如何也看不进去书。
他坦言自己对职位没有什么欲望,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对财富也没有太多的追求,他较想过的是其实是那种二三线城市清淡安逸的日子。
但是每次他回家,父母都要和他提起开着好车,住着豪宅,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的表哥,说对方又买了什么好车,又挣了多少钱,又带父母去哪里旅游。
阳光每次从老家回来都不“阳光”了,垂头丧气的,像一只丧家之犬,他很想对父母说:“请让我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是他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回到上海后,他还是会拼命工作,拼命挣钱,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去发展,即使他并不快乐。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是一句肺腑之言也很难对父母说出口,生我们养我们的是父母,陪伴我们较久的是父母,但是较不了解我们的人,也是父母。
#p#副标题#e#
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放弃和父母沟通的呢?
大概是小时候吧,你说想在外面多玩一会,妈妈说:“整天就知道玩,再玩你就别回来了!”
你看到别的孩子学跳舞,自己也想学,但爸爸说:“你把成绩考好了,比什么都强。”
你成绩一直还不错,只有一次考砸了,妈妈说:“你看看你,自己的功课都学不好,干什么行?”
父母的语言似乎有一种魔力,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你闭嘴,噎的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孩子长到十四五岁,家长往往会陷入一种恐慌,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服管,你说多了他把耳朵一捂,你说少了他干脆把你当空气。唉,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
其实不是和孩子沟通变难了,而是您压根就没跟孩子“沟通”过。
传统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即“我说你听”,我说的都是对的,你想法和我不一致,那么你要改正。
这不是沟通,而是命令,命令是单向的,而沟通是双向的。
但是传统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孩子“说”的机会,就算孩子说了,也会“听不见”。
孩子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还会有低一级的沟通方式,就是发泄情绪,比如哭闹,逆反,以及沉默。
这些时候,父母通常会搬出频率更高的说教,责备,甚至是打,来控制孩子,掰正孩子,但是对他们真正的需求还是“看不见”。
很多父母为了教育孩子可谓费劲口舌,但是收效甚微,就是因为他们说了半天都是“废话”,根本不知道哪些话对孩子有用,哪些话能让孩子入心,所以他们的话永远也不窝心,不能给孩子力量。
这就是较让孩子绝望的“聋哑瞎”式父母。他们在生活中和孩子站得很近,但是在心灵层面,却隔得很远,而且像拦着一堵密不通风的墙,孩子在这边喊得喉咙喑哑,父母在那边,就是看不见,听不见。
所以“聋哑瞎”式父母,永远也不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永远也无法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无法对孩子的人生对症下药,给出准确的指导。
如今这个时代,爱学习的父母越来越多,反思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多,很多父母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会看很多书,学很多心理学知识。
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但是没有一条育儿知识是适应于孩子的。
没有哪个育儿大咖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没有哪本心理学书籍比孩子更了解他自己,孩子的教育密码不在别处,而在他自己身上。
与其问遍天下,不如和孩子好好的深谈一次: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
除了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经常问孩子,并且好好地听他们回答,是比吼叫、打骂更有效的管教方式。
世界上较成功的父母不是把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的父母,而是能让孩子把心门敞开的父母。
心门能敞开,无论遇到什么,孩子都有希望,有力量。
心门若已闭上,他早就从试探变成失望,从失望变成了绝望。
所以,请别做“聋哑瞎”式父母,就算孩子让你失望,也请你别让他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