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目同学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首先分析的就是其中的一些意象,从意象的描写中我们能够窥探和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但是意象的描写作者在铺叙的时候有实有虚,这无疑给鉴赏增加了难度,那么在做这一类的诗歌鉴赏的时候,对于赏析的表达有怎样的技巧而言呢?如何才能虚实结合?伊顿教育老师就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解析。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说的更通俗点,“实”就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触摸到的部分,就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就是诗词中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等。
作用: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天姥山,观奇景,见仙人,美不胜收,其乐融融,是虚写;梦醒后的所见和打算是实写。
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正、侧结合: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如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所以又叫直接描写,也可称之为渲染。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映衬、烘托所写对象,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所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也可称之为衬托、烘托。
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形象。
如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作者极力描写行人的神态、动作,烘托人物的美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作用: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独出心裁,境界全出,形成意境与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第三句是动态描写,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有一种动态美。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第三句动态的飞燕和第四句的静卧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