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作文如何根据材料建立高思维视点?考场作文的审题要点是什么?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2-18 10:12:35

  考场作文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审题,这是作文的灵魂,审题的正确,代表着自己的作文将会成功一大半,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根据这个立意来建立自己高视角的思维,以及作文的广度和自己思想的宽度,考场的佳作不是一个简单的铺陈就绪,而是经历了诸多的考量之后,在确定的关系中找到鲜明的亮点,找到适合材料的主题的素材,加之以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下面是伊顿教育老师给大家的一些分享,各位同学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高考考场作文如何根据材料建立高思维视点?考场作文的审题要点是什么?

  训练的题目如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近年来,流行语层出不穷,如“佛系”“官宣”“C位”“锦鲤”“打CALL”“燃烧我的卡路里”“皮皮虾,我们走”“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等等。

  流行语记录时代特征,流行语传递社会观念,流行语演绎人生故事,流行语传承精神文明。

  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是这样写的:以材料中较后的四句话为分论点,一个论点加一个流行语的例子,拼合成文。看着四平八稳,实则全是空洞的废话,没有个人的见解,这样的作文都被我打了低分——因为,他们无观点无见识。

  当然,也发现很多的作文,这些作文具有以下特征。

  1.思维视点高

  这些同学面对这个作文题,开动了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见识、理念来审视流行语现象,从而形成了独到的认识。

  作文题目的价值就像一堆矿石,而个人的见识、理念就像是搜寻、验证、探索之光,这堆矿石经过了见识、理念的照耀,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被提取出各种不同的原料。写作文,不是对所给材料、题目的客观陈述,而是写出这个材料、题目引发写作者怎样的见解。

  因此,写作者心中有理念、有观点、有立场、有思维成了写作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评价作文的关键点。

  2.个性特色足

  我把作文分为三个档次:一本、、。一本作文写写套作之类的东西就可以糊弄阅卷老师了,就像我批评过的《修钟》之类。级的作文应该有内涵,级的应该是个性作文。

  个性作文表现为有他专属的思维模式和表达规律,不能说形成了风格,但也可以说是有了定型的样子。

  面对 “月亮升起,我在树下”这一作文题,有同学这样写:

  这真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画面:一人,一树,一地月光。透过这情境,我看到了一对矛盾,即有限与无限,这是生活留给我们的一道难题。

  写作者思维、理念等都已达到了从哲理思辨的角度看问题的水平,不论是什么题目,他都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地给以“哲理化”,“哲理化”就是该生的特色。其实每个同学都应该也有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3.言语表现强

  言语与思维一体,思想观点的鲜明、富有特色也使作文语言体现出去平庸、去套路、去空话的特征。有些同学的语言内涵丰富而深刻,逻辑结构完整,从简单的表达向结构复杂、语义多层、富有意味方向发展。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比如张弛、金廉曦等同学的语言已具备这个特征。

  当然,这些作文并不,还有许多缺点、弱点,甚至错误,这将在下面另述。

  请看考场作文。

  【示例1】

  天南海北“一家话”——跨越地理与事件的共情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已不再单一地追求事件表象情感的共鸣,流行语的创造与传播展现的是人们对共情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共情跨越了地理与事件的客观限制,直击人心,达到互联网时代下极具时代特征的天南海北“一家话”的效果。

  人们对词汇的敏感度是极强的,流行语以其趣味性的语言不但抓住了人的眼球,更把人的情感从单一事件中抽离出,作为独立的词汇刺激着人的内心。这种抽离的本质是人们对于主流社会的高度认同。同时也侧面体现了情感的隔阂透明化了,人们开启大门让社会的声音敲打那层内心的玻璃而不是拒之门外——对社会事件的热情催生的是对社会的共情。这种脱离事件的共情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一个词汇囊括万物万事,一根细针便可挑起人们的万千情感,人们从而通过这些情感中寻求需要的共鸣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流行语传播媒介的力量随之强大,网络的根系已深深根植于社会各个角落。爆炸性新闻的箭尾附上大网,一触即发,短短时间包围了社会、刺中了人心。、高速、高流量的传播给跨越事件的共情在社会中安家落户提供可能,较终大网所围住的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关联者——而是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来自天南海北的“一家人”。人们的情感流动蔓延至社会深处,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感触、去为之动容。人们的共情能力来到了一种更为精彩的境界——几乎是说着“一家话”,相隔千里一句“打call”,即便未曾会面,积极的鼓励与支持都无需多言,感动自在心中。

  这般共情透出的是来自社会真挚的热忱,但同时由于互联网受众群体的限制,流行语的传播仍有局限性。

  不久前广告中山村老人一句“啥是佩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这种隔阂代表的不仅是互联网等媒介在农村的集体缺席,也体现了老年群体与新时代的鸿沟。流行语要做到“真流行”还要加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让现代新型共情形式触及更多群体,让他们也感受“天南海北一家话”的情感关怀。

  流行语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一个社会情感的缩影。跨越地理与事件的共情给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新生活力。

  【示例2】

  流行语与传统的殊途同归

  实际上,流行语之于传统文化,是一棵树上结的相异又相同的两个果子。

  没有哪种文化永远流行,但永远有正在流行的文化。从历史观上说,每种传统文化都是自身年代的流行文化。唐诗,宋词,戏剧,无不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都由几个杰出的人,或一群人从社会经验之中总结出来,加以自身独特的文学改造,从而创生。在这一方面,流行语与传统文化可谓同根同源,因此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本没有什么流行文化,只是过去流行而现在流行的多了,才有了所谓流行语等,两者仅是时间先后之分,而无本质差别。

  然而,这种观点带来的反驳声已如对;流行语的批评声一般屡见不鲜。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常常带有一种无法质疑的不屑:“官宣”,“C位”这些个破词也能跟诗词等文化精粹比,它配吗?是的,的确不配,不过这种难以相提并论的现象不是永恒的,而仅仅是两者相异性的一种外在表现。首先,传统文化与流行语本身流传的时间长度便天差地别,没有时间的积累,又怎能说流行语必定无法像诗词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呢?其二,既然是流行语,便具备所流行时代的特征。纵观中国文化史,汉赋之雄壮瑰丽,唐诗之锐意豪迈向写实低沉的转变,明清小说之世俗化等9特点,均与历史背景分不开。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简洁,猎奇,精辟便是这个时代流行语的几大特点,若一味指望当代流行语如古诗词般精雕细琢,便是关公战秦琼般对唯物史观的完全架空。

  由此可见,流行语与传统文化的另一大相同性便是它们都记录时代特征。除此以外,流行语与传统文化在社会意识作用上还有许多相同点。例如,两者都能传达一种精神,一种社会意识。“C位”,“官宣”等词便是追星文化在社会意识之中的强烈凸显。诗词,戏曲中所表达的羁旅愁思,深闺怨情,捐躯赴国难等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意志我们也早已耳熟能详。但两相对比之后,又心生疑惑,当代的流行语是否立意就必定比传统文化浅薄呢?

  在这个年代,常有人感叹传统的缺失,感叹新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这与文化现象类似。人需要成长起来,文化也需要成长,流行语也正是此种文化中的一部分,正因此它更需要时代的精炼与浓缩;也正因为两者的相同性,所以我们相信这一代的流行语终会成为下一代口中的传统文化。这种流行与传统殊途同归的过程,正是文明的过程,它抛却时间的限制,探索流行与传统的统一。

  “蔡虚鲲”之死——流量时代的网络暴力“正义”

  蔡虚鲲这行词源于对流量明星蔡徐坤的蔑称。近日,蔡徐坤就哔哩哔哩动画网上流传的众多“蔡虚鲲”恶搞视频提起诉讼,这一日被网友戏称为“蔡虚鲲之死”。而在我看来,“蔡虚鲲”一词的一生正反映我们身处的这个流量时代特有的网络暴力“正义”。

  蔡徐坤本质是一位流量明星,而催生流量明星的,正是这个流量时代。流量一词,狭义上可理解为炒作与追求热度的升级版。而流量明星则是指那些当红、话题度高的新晋明星,他们往往伴随着实力差劲、路人观感糟糕、有话题度而无代表作特点。流量明星的诞生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有商业化的包装和产业链化的选秀节目为幕后的操盘手选出可用的种子,借此吸引粉丝群体,再通过炒作、定人设等一系列养成手段,以话题度吸引话题,以资本量吸引资本,较终得以从中获利。这样的资本运作机制大行其道的今天,即是流量时代。这是当今消费主义和市场主义发展的缩影——热度至上、娱乐至上。蔡徐坤亦是流量时代的代表作,他的个人综合实力不过硬,代言的广告浮夸做作,却拥有相当的粉丝基础和“人工口碑”。这使非粉丝群体和非娱乐针对群体产生不满,这样的不满由个人上升至时代又聚焦至个人,很快,“蔡虚鲲”诞生了。

  网络暴力的原点是人们对流量时代的不满,而网络暴力的终端是三教九流对蔡徐坤的口诛笔伐,而粉丝群体的反击火上浇油,粉丝中的低龄向幼稚向组成部分被更庞大的群体指摘并流传。这样,就有了“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在混战中,“蔡虚鲲”的生命达到了巅峰。抨击蔡徐坤本人,使用“蔡虚鲲”一词成了一时风尚,为数众多的不满裹挟着个人情绪的发泄涌向了“蔡虚鲲”,向“蔡虚鲲”寻找认同感,辛辣的讽刺、恶毒的诅咒,对流量时代的公愤成了一张正义定义的泛滥通行证,向这些行为点头称是。而资本对这些额外附赠的热度照单全收。而后不久,待人们站在道德高地上的狂欢结束,“蔡虚鲲”一词的生命亦渐入沉寂。但接着,蔡徐坤本人宣布了这个流行词的死亡。

  但是蔡徐坤面对的暴力热度死了吗?

  没有。

  与此相反,它愈演愈烈,流量明星似乎就此转职为流量恶人,受人唾骂已成了捧红流量种子的一种机制,网络暴力“正义”正在大行其道。

  愿众人正视这种畸形的机制、畸形的正义,让“蔡虚鲲”一词,死的明白、死的彻底。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考
上一篇:省一级重点中学成绩徘徊在中上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 下一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哪些?诗歌鉴赏如何虚实结合?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