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本就是为了更好的筛选和区分人才,成绩就是高考筛选的衡量标准。选科不好好看,新高考政策解读不认真听,最后成为复读生!25届的同学们,你难道也要成为这种人吗?不如趁早明白这些真相,少走很多弯路,避免成为炮灰!
一、构建学科思维方法大于努力
这不是说你不用努力,去一个劲的摸索“学科思维”这种很玄的东西。而是说在努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每科的学科思维和方法。
到高三你会发现,有些人很努力成绩还是上不去,有些人一旦找对方向、用对方法,几次考试下来成绩就能甩开你一大截。
比如理科和文科,数学和英语,学习思维就是有不同的,但也有相通的。数学的公式定理必须要背,但如果你只是机械的背公式、背题型板书和答案,最后你会发现考试遇到新题或者题目稍微变动一下,你脑子就转不过来,还是不会做。
真正能激发思维能力的,是你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提点相互转化。从知识点联系到题型,从题型反馈知识点,给你几个同类的题型去研究,你能自己琢磨出规律、思考出解题方法、找到窍门,并能举一反三去运用。
二、偏科只是你在自我欺骗
我从小就数学不好;我没有语言天赋学不好英语……诸如此类,都只是你在自我欺骗而已。你不喜欢数学,所以就学不好。
但如果有一天,你数学多搞懂了1个题型多拿了10几分,同桌羡慕你考得比他好;当你数学从40分进不到90分,老师都表扬你;当你数学成为班上数一数二的人数,每次都单科第一第二,下课别人抢着来请教你……
这种成就感,你还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吗?你还不喜欢数学吗?偏科,都是只你没有在这一科上获得正反馈,没有激发成就感而已。所以你畏难,潜意识觉得我不行,那就不可能学好这一科!
不管是今天比昨天多学懂了一个知识点,还是进步了几分,都可以大方的夸自己,奖励自己来获得成就感,偏科也会慢慢成为优势科目。
三、越早磨练自己心态越好
想象一下,明年高考你上考场因为紧张出现失误,第一场没发挥好,其他场心态就崩了,因为你总是担心,第一场的失误会不会在后面重现。
越担心,越紧张,越容易出现失误,最后高考没考好。其实这种状态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现在你还有300多天,锻炼出强大的内核完全足够了。即使真到那天,不可避免的紧张,你也能快速调整好自己进入最佳的做题状态。
所以啊,现在高三的每次考试,你都可以想象就是在高考考场上,每次考试后都复盘这次的问题是什么?失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解决它!
在真正高考那天,这样的场景其实你用这1年已经演练了十几二十多次了,你太熟悉、太了解它了,所有可能出现的失误和问题你都经历过,也知道怎么规避了。那么,高考就会发挥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