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诗怎么赏析呢?其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中的“吴钩”是什么意思呢?古诗词的赏析首先可以去了解作者,作者所在的年代和社会背景是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诗词中的一些含义。再者就是社会背景,作者的妙妙描写都是基于当下的社会显现来阐述的,因此想要很好的赏析一首古诗词,前期的一些功课还是需要做的。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辛弃疾的《水龙吟》:
在南宋时期,有不少诗人都能文能武,他们不仅能上马打仗,下了马之后,也能写一首好诗。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也是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吴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弃疾。如果你是窦摘的老读者,你听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故事,你可能也在课本上读到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样清澈的词句。
而今天,辛弃疾却没有闲情雅致了。作为一名将领,他无时不刻地把收复失地挂在心里。可是,朝廷里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是“主和派”。他们跟着皇帝,在临安小朝廷里,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只把当做旧都汴州一样,逍遥自在。
与朝廷主流政见不合的辛弃疾被搁置一旁,只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在感慨万分中写下了这首《水龙吟》。
这首词开篇首先写景,作者一个人来到了赏心亭上,放眼望去,天空茫茫,千里无垠,大江向着天边奔流而去,一直奔向天空的镜头。这就是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所呈现的江景。
江景写完了,辛弃疾开始写山,“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思是说,放眼望去,远山千姿百态,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这些都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则是借景抒情。夕阳西下的时候,美好的整天即将结束,孤雁的鸣叫声,一声声地令人心碎,诗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了自己这个游子,如今被朝廷孤立,不正是如同孤雁一般吗?
怀着这样愤懑的情绪,辛弃疾不由得拿出了自己随身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我们摘抄的“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上片是借景抒情,那么,到了下片,作者引用了好几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志向。首先,晋人季鹰当年在京城做官时,到了秋天,就想起了老家美味的鲈鱼,就决定弃官回乡。而辛弃疾则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与季鹰相反的志向。
其次,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这就是“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个典故,据说,晋朝大将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道:“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辛弃疾借此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这三个典故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决心与意志:我虽然想念故乡,但是,我不会像那些贪恋故乡的人一样,放弃自己的理想。只是,到了这个年龄,我恐怕没办法为国效命了啊!
这样遗憾的情感被聚集到了词的结尾,以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总结了情绪。有谁能请来装扮美丽的少女,来拭去我的眼泪呢?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情绪与上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互呼应,沉重而饱满地结束了诗人没有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伤感之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同时,这首词当中化用了很多典故,如果想要理解这首词,我们需要了解背后的典故。这也是我们做诗歌赏析当中需要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