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仅剩不到30天,如何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高效利用,实现成绩上的质的飞跃?我们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历年学霸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多数同学往往感到迷失,内心充满焦虑和煎熬(有些甚至连续失眠)。这种情绪不仅会导致精神上的消耗,而且在所有影响高考发挥的因素中占据着最大的比重。
与其束手无策地忧心忡忡,不如停下来,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重新回到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上。通过扎实的复习,打通自己的学习路径,为高考中的超常发挥做好准备。这正是大多数学霸正在做的事情——他们不断地品味、消化知识点,以便更好地融会贯通。
回归课本的原因在于,①高考真题多数题目考察的核心知识点,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②题目的卡点(错题本)也都是因为课本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看着会了,但这知识点的本质其实是没有想通的),导致了关键时刻想不起来,产生不了思路。
这里所说的“回归课本”,不是让大家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若是这样定会徒劳无功。而是要对课本中的相关概念、公式、定理等,联系自己做过的相关题目,特别是错题、不会的题目,认认真真的逐个词,逐个词的反复思量一下。对其相关的证明方法和过程更要了然于心。
回归课本的精髓在于,提出问题。这也是检验自己有没有深入进去的最好的方法,自己提问,对于疑惑的地方,首先需要自己去想方设法的去解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咀嚼消化知识的过程)。
其次,若是一个周还没有解惑,则去问一下老师、同学、或去网络上搜集相关问题的答案。看看自己的卡点在哪,别人是从怎样的角度去思考的,还有没有解决这类问题的其他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考的最后阶段,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要面面俱到的去通读课本每一章的每一节。经过整个高三的磨练与捶打,应该知道哪些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例如,综合大题的导数、圆锥曲线、排列组合、立体几何、概率统计以及数列和三角函数综合应用大题的题型涉及到的课本上基本的知识点。特别是自己在错题本上同一类型的题目里面反复出现错误的地方,务必花大力气找到课本上对应章节,对其概念、公式、定理的证明过程、证明涉及到数学思想静下心来深入研究一下,甚至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专题模块,对其解题的方法全面总结一下。
做到融会贯通。见到课本上核心的、高频知识点,大家应该有很强的意识,自己都做过哪些类型的综合大题,用到了这个点。这个点还能不能与其他的知识点建立某种内在的联系。进而对自己的思维做一个发散。有了此经历,在这个单科为王的时代,高考数学成绩也基本上就能达到入围一些名校的条件(强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