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生适合强基计划?怎样确定自己适合强基计划?2023强基计划将启,该政策因其培养模式特殊、考评标准更为人性化且招生院校为名校而备受考生、家长的关注,而许多考生也有“强基计划适合我吗”的疑惑。为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强基政策,明晰目标,今天,我们从强基概述、强基优势、适合人群等方面展开对这一政策进行解读,有意向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赶紧往下看!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意见》要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今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强基计划招生提出新要求:“宁缺毋滥”“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选拔标准”...
在浙江,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374人,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377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浙招生有三分之二左右是通过强基计划,除了这两所高校以外,强基计划不是高校升学主渠道。
招生模式:一是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二是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共36所。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共39所。
二、通过强基计划录取优势何在
1、培养模式特殊
小班化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高校会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从而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2、专业发展前景广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招生专业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受国家、社会及高校重视,发展前景广阔。此外,除招收基础学科之外,一些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也会通过强基计划招生,高校在此培养方面投入力度非常大。
3、报名限制少
强基计划报名限制少,且报考了强基计划的考生,若未通过强基计划考试,并不影响高考正常批次的录取。
三、“我适合参加强基计划吗”
强基计划招生更注重选拔对基础学科浓厚兴趣和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所以招生对象大致两种类型:“综合素质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推荐以下几类考生报考强基计划:
1. 成绩优秀的考生。考生要注意,虽按照近几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强基计划分数线一般比统招线低,但在录取时高考成绩仍占主导地位,不容轻视。
2. 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的考生。强基计划在本科阶段以基础学科培养为主,对学科基础、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考生若对此不感兴趣,要谨慎考虑。另外,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后不能转专业,考生务必要考虑清楚。
3. 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中金牌或银牌奖项的考生。虽然强基计划仍以高考成绩为入围依据,但在高中阶段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高考成绩仍需达一段线)。
4. 对未来有明确相关规划的考生,及在学业上有深造打算,尤其是打算本硕博连读的考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强基计划多为本硕博连读,学制较长,考生还要考虑家庭是否支持。
5. 综合能力强的考生。强基计划以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考察综合能力,且校测成绩是综合成绩的重要部分。但也要注意,强基计划校测难度较大,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