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的难得的,在苏轼的一生中,大大小小经历的人生跌宕起伏也是的多的,但是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苏轼给我们展现的都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即使他被贬谪,也同样能在逆境中找到一种自洽。就像他的诗写的那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一个有气势的诗句,在这里坐着所要表达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感呢?一起来赏析一下。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诗人接到圣旨,从海南乘船北归途中写的一首诗,诗歌概述了自己三年的海南生活,表示了对险恶的境遇和卑劣政敌的不以为然,表现了东坡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原诗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人写完这首诗后,在北归途中因病而停止了歌唱,怎样欣赏苏轼这首晚年的绝唱呢?
其一,连降四级,一贬再贬的不幸遭遇。苏轼晚年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重用苏轼的太后去世了,苏轼教诲五年的哲宗亲政了。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哲宗很厌恶太后身边的人,重新起用新党人士,以章惇为宰相的新的内阁,开始疯狂报复元祐党人。
新党仍以以前蔑视皇帝的罪名,弹劾苏轼,苏轼由三品要员,河北定州知州,被连下四道圣旨,降为惠州别驾,不得签约文书,为九品文官,比上一次贬谪黄冈更惨。由北方到荒蛮的岭南,行程几千里,苏轼到惠州生活了四年,觉得很舒服,准备终老此处,可惜刚建好的房屋才住了几个月,又被贬为琼州别驾。这一次被贬到天涯海角了。据说,章惇看到了苏轼的诗句,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皱着眉头恨恨地说,到了岭南还这样快活,那就让他到海南吧。一个年迈之人,被贬的如此遥远,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其二,前面四句,既描绘了眼前实景,又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处境。参横斗转,写了星座的位置变化,古人以此,来判断时间的变化。诗人乘船在穿越风高浪急的琼州海峡,三更天醒了,一看,满天星斗,天气放晴了。苦雨终风终于过去了。自己被赦免北归,苦日子也熬到了头。乌云散去,月光皎洁,哪里还需要云朵点缀?大海和青天本来就很纯净。前句用到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司马太傅赞叹天月明静。后句颇有佛家意味,六祖慧能和上座师神秀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此,六祖认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心和天容海色一样,本来就是澄清的。不管经受什么磨难,只要不住于心,终究会过去的。看来,苏轼能随缘自适的秘密就在这里了。
另外,谁点缀,和他词中的,月明总被云妨一样,暗示了自己总被小人谗言,陷害的遭遇。
其三,后四句写内心的感受,显示了诗人儒,释,道兼修的然与豁达。我现在年纪大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已消磨,只余下,孔子的道不行,乘浮浮于海的感叹了。好在,我已粗识了黄帝对奏乐的解释,能够契合大道,冥合于自然之中了。后句运用了《庄子》中的典故,表明自己已领悟了深刻微妙的道家思想,已经能从涛声中领悟人生了。
较后两句极为豁达之语,是对三年海南生活的精妙总结。九死南荒,写尽诗人从北方到海南,奔波数千里,遭遇无数激流险滩,九死一生的经历。岭南被称为文明未开化的充满瘴气的荒蛮之地,更何况海南呢?然而我并没有恨意。这也许是苏轼真实的心理写照,苏轼曾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寺院乞丐,我认为这世上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苏轼不但不怨恨,还庆幸,我这一次到海南,真是不虚此行,这一次的海南壮游,真是冠绝平生啊。真不知道,章惇看到这首诗,不知会作何感想?
这就是苏轼,于人生的低谷,还能看到绝妙的风景。这就是苏轼,一个质朴的诗人,一个敢于直言的高官,一个知识渊博的道学家,正如林语堂所言,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