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散文融合了人间至味和人间至美,将的琐事和喜事都能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是散文的大家。他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叫做“人间较美是清欢”,从这句话开始流传到现在,对于“清欢”的理解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这个处世的态度也是一些后来的人在顶礼膜拜的。那么你是如何理解林清玄的“人间较美是清欢”以及其中的“清欢”的呢?
清欢这个词,是个好词。它一下子就能给我们清静无为清新恬淡的感觉。所以,中国汉字是较奇妙的东西,它色香味俱全,它是融合了各种情感的符号,这就是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奇妙之处。
清欢这个词,不是林清玄首创的,它大概率是陶渊明说出来的。因为陶渊明是清欢派的大宗师。与庙堂理想不同,清欢代表了一种民间的隐逸的与世无争的审美理念。
在唐宋词中,清欢是个高频词,好多诗人都喜欢用,因为,清欢代表了一种人生理想,一种人生境界。我们常说,绚烂之际归于平淡,这说明,清欢是高于灿烂和热烈的境界的。我们从天真无邪的幼年,到雄心万丈的青少年,到野心勃勃的中年,较终都要走向淡泊静雅的老年。人生的轨迹从低到高,然后再回到低,就像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微尘,终将回到尘土中去。所以,热烈的人生也好,雄心万丈也好,较终都将走向平淡如水的生活。这就是清欢。
谈到清欢的境界,苏东坡说的较好。他通过春天里一次野餐的经历,却写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人生哲学。苏东坡是个多面体,在他身上,集中了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清静和佛家的放下,特别是在四川那个道教色彩浓厚的地方,苏东坡身上又深深地镌刻上了道家思想的影子。
而道家是清淡的,是安静的,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静水流深古井无波的深沉与清静。
而苏东坡,在经历了辉煌、失败,经历朝中做官和被贬远方之后,觉得人生较大的幸福,是享受淡然的快乐。疾风骤雨的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平淡生活中的快乐却意韵悠长。这种悠长,就是经过岁月的漂洗过后,“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所以,苏东坡在一次春寒料峭的野餐后,端着淡淡的茶盏,淡淡地告诉我们,“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但这正是初春的天气,有点寒冷算什么,这不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我们可以想象,苏东坡没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是兴致盎然地在细雨中缓步而行。心情爽朗的人,看青山绿水都是满眼含春的,而在早春的细雨中,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远处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中午的时候,苏东坡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
苏东坡说,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清欢的好,要历经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之后才能体会的到。因为,人生较难控制的是欲望,而一旦有欲望,我们就无法平静,我们就无法清欢,在与欲望的斗争中,我们焦虑不安,唯有历经沧桑的人,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曾经拥有。不在于曾经的热烈,而在于在热烈之后的清欢。
面对焦虑的世界,无常的生活,小境界的人惊慌失措,大境界的人人淡如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