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鹬蚌相争的近反义词和释义解析!
小升初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1-28 17:18:09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鲤鱼,也是我们在形容一场不值当的较量的时候的常用语。那么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是哪里?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之后,我们就能知晓其中的很多的知识。学习是持续的事情,这种持续是在一个人的身上能够看到其中的变化的,因知识而改变是较有价值的改变之一,而这些都是每天的点滴的积累才会质变,较后裂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鹬蚌相争的故事。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鹬蚌相争的近反义词和释义解析!

  鹬蚌相争

  “鹬蚌(yù bàng)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字面意思是鹬蚌两方争斗,却让渔翁较后获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近义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螳螂扑蝉、从中渔利反义词:相得益彰、同舟共济、和衷共济、相辅相成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yù)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

  《战国策·燕策二》:“(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较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来做什么了?”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走了。”

  苏代讲完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做鹬蚌相争中的“渔夫”了。赵惠文听了,恍然大悟,觉得苏代的话很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就是出自这则寓言故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今天这篇寓言也告诉人们,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为了利益两方面鹬蚌相争,结果较后却被第三方拿走了好处。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切勿鹬蚌相争,免得四分五裂。

  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小升初的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家长如何帮孩子备战小升初? 下一篇:什么是“锁区摇号”?2020年会实行“锁区摇号”的政策吗?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