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考试录取方式取消后,受到各界人事的关注,取消考试择校后,在中国的教育机制下,公平该如何增加? 平二代、贫二代上升的渠道该如何来增加? 无疑是家长较担心的问题了。是否应该恢复考试制值得思考。
网络调查显示,79.8%公众认为治理“小学”择校热选为“均衡教育资源,有效缩小学校差距”;其次为“公开的阳光录取招生程序”,占42.5%;还有40.2%的人认为应该“恢复‘小学’统一考试”。
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希望教育部门审慎而行。
“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在取消民校考试的同时,应该有可行的(招生)操作方案。”经验丰富教育、华师附中前任校长吴颖民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取消民校考试就能解决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孩子和家长通过择校让自己获得好的教育资源的愿望,让他们有选择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取消考试并非根本之举。“如果缺乏义务教育均衡做支撑,免试的结果很可能是加重学生、家长的焦虑。”
熊丙奇提出,真正健康的义务教育办学环境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政府保障90%的公办学校办学质量均衡,同时允许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学生情况选择民办学校,同时尊重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该问题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征求意见,目前还没有下定论,不会马上下禁令。”对于外界的讨论,广州市教育局回应媒体称,“我们希望进一步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方式,更好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