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师:
你好!我是杨润泽的母亲,我和全天下的父母一样,很“自恋”地坚信自己的儿子是较可爱、较可心的。回忆起和儿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叹岁月的易逝,也感恩亲情的温暖。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直秉承者自己的“套路”:
扮演“父母”和“师者”的双面人: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者孩子的行为,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作为父母,需要从点滴做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会对他们的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怎么做人和做事。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还模糊不淸,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这件事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等许多问题。
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笛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不能以“工作忙”作为疏于了解的理由,应该及时和孩子沟通,结合具体事件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教育孩子要孝敬长辈,要和他说明原因、阐明道理以及这样做的好处;教育孩子能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大人的负担,就是好孩子的表现;教育孩子要慢慢地懂得帮助别人、做好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好的;等等。
演绎“牵手”与“放手”的过程:按照万物生长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主动权应掌握在孩子手中,但在中国的许多家庭,可能也包括我的,家长过多地收权、揽权。首先是不敢放手,缘自家长的教育和对孩子的不自信,同时也是不肯放手,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监管”,让孩子越来越懂事,结果导致不能放手,始终把孩子播在手掌心。孩子不仅缺失了自由成长的机会,而且自我保护的本能也在逐渐退化。这即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育,又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所以家长首先要“放心”,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尊重其成长规律是对他较好的教育。“放心”是一种尊重姿态,就像种子种到土里需要一个发芽期,倘若你胡乱浇水施肥,结果必然是扼杀。待到小苗长出地面,你也不必过于“勤劳”,“揠苗助长”只会造成禾苗的死亡和毁灭。接者就是“放手”,只有及时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让他们经历风雨,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他们的羽II才能日益丰满,筋骨才能变得强壮,思想才能变得丰实。当然,放手也需要艺术,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该出手时才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出手管好孩子的首次行为,关注“第一次”的发生,给予“第一次”以较好的教育,再渐渐放开。只要做到了放心和放手,孩子将来不论对和错,不管成功或失败,他们都会坦然面对,会从挫折中学会担当,会从成功中总结经验。
打起“奖励”与“惩罚”的双响炮:有一次,儿子的老师碰到我说测试了,他错的挺多,卷子发下去,让他们回去订正。当天他回来我问他卷子在哪里,他避开我的眼睛说卷子还没有发,可能老师还没有批好。当时我对他的行为很生气,从他的书包里翻出那张试卷,当即我罚他把错的抄写很多遍。等他抄完,我问他为什么被罚,他说是因为考得不好,我说错的字抄写五遍是为了以后不再错,但多抄那么多遍是惩罚他的不诚实,不敢把成绩告诉妈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行为。沟通后,他表示以后再也不对妈妈隐瞒自己的分数了。自那以后,不论考得怎样,他都会主动把成绩告诉我,我对他说:成绩很重要,但是与成绩相比,诚实的品格更重要。
奖励和惩罚是教育中经常用到的手段。从心理学上讲,奖励是对人的行为肯定性的反馈;惩罚则是对人的否定性的反馈。奖励能给孩子鼓励,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而惩罚则是为了削弱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或许当今的社会总是高奏“奖励”的口号,但娃我认为有奖无罚是教育的损失,只奖不惩容M使人骄傲.而且很难使人认识到己的错误;但娃如果只罚不赏,又会使人沮丧,从而害怕挫折与失败。所以在丨丨常生活中,孩子有错,就需要惩罚;做好事也应该受到奖励,这也蛙教育孩子,使他们的行为遵循正确的准则但奖惩要讲究技巧:首先,需及时,时间长了,作用力度就小了;同时要目的明确,真正让孩子知道好坏与是非之分;其次,惩罚尤其要注重场合,大人尤其不要当者小伙伴的面责骂或者惩罚自己的孩子,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
这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家长的教育经历,希望其他家长们可以通过我的这个例子去对比反思。谢谢!
杨润*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