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弥漫在整个空气中,但是减负的政策很难去实行下去的原因是众多的,教育部就减负的政策再一次的强调:坚决禁止考试,以后的学生将可能无试可考,这是不是意味着小孩的春天就要来了?省和省相继出台了中小学减负的政策,但是家长和社会的呼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到底减负政策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实行,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的问题,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
11月14日,教育部召开第六场“教育奋进看落实”新闻通气会,聚焦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涉及六大重点工作的落实与进展。
控辍保学工
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
中小学课后服务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其中第4条和第六条,跟我们现阶段小升初的孩子密切相关。教育部通气会再次强调公民同招,并提出坚决禁止考试,接下来就看的执行情况了。何时落实?能落实到哪一步?又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小初会继续跟进。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
近些年来,教育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推动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今年初,印发了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积极稳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特别是在中发〔2019〕26号文件印发后,要求各地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实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并在明年招生入学工作中落实到位。
今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总体平稳,取得了新的进展。24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福州、南昌、陕西、长沙、贵阳)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11个领域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显示,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名列第一;中国教科院开展的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还可以,其中对小学满意度达87.4%,对初中满意度达80.7%。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上也广泛呼吁做好减负工作。去年底,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这是第一个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责任。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减负30条”,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
随着地方减负实施方案的出台,较近部分媒体和家长对此予以了较多关注,也报道了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对于家长来讲,希望孩子打好学习基础,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育质量以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这里,需要我们对减负工作有一个的、正确的理解。
1.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学生完成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是其应尽的学习义务和应付出的需要努力,合理的负担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需要条件,这不应该视为过重学业负担。我们还是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让学生的努力付出是值得的。减负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同步标培训等造成的不需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
2.减负是要优化学生的合理负担。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减负,应按照学生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优化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负担保持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要针对当前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同时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选修课程、弹性作业和帮扶辅导,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保障学生达到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3.减负要坚持综合施策、多方联动。首先,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9〕26号文件精神,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考试试,实行均衡编班。其次,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培训行为,严禁标同步培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切实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第三,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参加不需要的校外培训。第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片面以率考评学校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指标;要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切实增强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不出标难题怪题,规范招生入学秩序,缓解竞争压力。
通气会消息一发,“教育部坚决禁止考试试”这个话题窜上微博热搜。
说明我们的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了,当然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有的平淡无波澜,有的觉得天要塌了……
在此不一一列举,伊顿教育小编想说,减负这个事儿,从10月底的减负33条意见稿出炉,到11月初,教育厅回应不是一刀切,又到刚刚发布的坚决禁止考试,真真切切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无试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