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三之后,考试就是家常便饭,但是高三年一般会进行几次大考,比如省开学之初的Z-20联盟就是一次开学考试,也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在这一次的考试中,大家在分数出来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一轮复习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安排和计划,这便是大型的考试的一个主要的作用。高三的几次大考大家要知道的是每一次大考都考察的内容以及能力,做到心中有谱,才能更好的安排接下来的备考。
首次月考旨在唤醒状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高三首次月考一般会在开学第一个月(9月)进行,考查学生自暑假复习以来的掌握情况。首次月考涉及全部高考科目,难度适中,由学校高三年级统一命题和检测。该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基本能力的运用情况,还会加大识记部分的比重,如古诗文的默写等。这次月考重点在于唤醒学生的备考状态,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复习路径。特别是暑假过后,不少学生作息不规律,精力不集中,不能地进入高三的学习状态。
高三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学懂弄通知识点并会运用,加强对备考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期中考试旨在校准方向,考查概念理解与方法建构
高三期中考试通常会在月考之后的两个月内(11月)进行,由各区统一命题和考试,考试规模较大,试题难度有所提升。期中考试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学习态度和备考方向,还有助于初步了解自己在本区高三生中的位置,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和备考进行方向性引领,包括复习重难点、复习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同时,也会暴露出学生潜藏的问题,如“不重视改错”等。
高三生要能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近三年的区级期中考题,熟悉命题风格和命题方式,并结合自己的优势科目和薄弱科目及学习情况逐步积累备考方法和答题方法。
期末考试旨在承前启后,考查知识体系和关键能力
高三期末考试的时间在次年年初(1-2月),以各区命题为主,以多校联考为辅。期末考试考查范围更广,尽可能覆盖高中的知识体系和关键能力。其作用在于承接之前复习的效果检验,开启寒假和下一阶段的复习。
建议高三生可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行动计划,包括复习强化计划和想要达成的目标;可以在人民网等媒体上关注新闻时政等信息,包括领导人的新年贺词和重要讲话、国际国内各领域的大事,如2019年5月20日实行的新的国际单位制中对于质量的定义就在北京高考理科综合中有所体现;用思维导图绘制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优化分析与概括的思维能力;在考试作答中按规范和美观的原则答题。期末考试结束后,可以试做其他区的试题,并对所做试题进行比较和分析,如不尽如人意,就要迎难而上。
“一模”考试旨在沙场点兵,考查综合运用和思维品质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通常在第二学期开学的一到两个月内(3-4月)进行。“一模”是各区、各校高度重视的一次大规模“沙场点兵”考试。“一模”试题会根据新出版的《考试说明》要求、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和学生备考情况进行命制,展开对学生知识与方法综合运用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高三生要牢牢抓住《考试说明》不放,大力开展大专题或大版块训练,如数学中的圆锥曲线专题、语文中的微写作版块等;重视审题训练,强化审题能力,明确试题指令;整理和优化储备的素材,特别是语文和英语中的作文素材要进行归类。学生要在“一模”结束后集中时间做重点区的模拟题,并参照《考试说明》进行命题点、命题方法和命题趋势的分析和比较。
“二模”考试旨在查漏补缺,考查盲点区域和熟练程度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会在“一模”结束后的一至两个月内(4-5月)进行。“二模”是高考前的较后一次大型考试,考查重点在于查漏补缺和熟能生巧,提升综合解题能力,特别是准确性和熟练度,同时还会对此前复习和考试的盲点区域进行覆盖性考查。
高三生每天落实复习计划和配套练习,每周落实“整套题”训练,在考试结束后要客观看待成绩,总结经验,进行针对性复习,同时要在较后一个月备考中回归课本。有的学校还会组织“三模”进行保温训练。
高三的大型考试整体上呈现梯度变化,其意图不在于为难学生,而是以此来调适学习进度和状态,检测复习情况,有序推进每一阶段的备考,更好地迎接6月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