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的《局外人》是一部世界名著,而加缪本身的位文学成就也是的高的,较后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他的成就。而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很多的思想也是后人一直都在不断的研究的。今天我们来介绍的是他的经典作品《局外人》,这部小说以默尔索的生活方式来进行一种展现,来畅谈“自由”的含义以及存在的意义。我们是否也可像默尔索那样对于一些事情可以无所谓?
《局外人》的内容
《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其另外还有《鼠疫》、《反抗者》等小说,说实话,加缪的小说趣味性不是很高,作为一个拥有哲学背景的作家,你很难奢望他会写出一本像《天龙八部》一样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
所以,《局外人》这本小说多少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对哲学或者纯文学小说感兴趣的话,那么各位读者倒是可以绕道而行了。
《局外人》这本小说不长,是部中篇小说,五六万字左右,主要讲述了一个小职员默尔索在平庸的生活中稀里糊涂的犯下了一桩杀人案,然后被法庭判刑的故事。
加缪在小说的前半部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默尔索“什么都无所谓”的日常生活,在他杀人之后,小说内容开始围绕对他的判刑展开议论。其中没有什么优美的文字叙述,而是平铺直叙,甚至带着一点哲学家的口吻。
情节并不引人入胜,偏议论性,这也是因为加缪为了阐述“局外人”的思想意义,其目的主要是批判当时的法律制度。但其深沉的意义显然是复杂的,而且需要要结合加缪的哲学思想来加以理解,否则就会读的云里雾里。
《局外人》要表达什么?
《局外人》这部小说要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它,或者说加缪在这本书中阐述了两个主要内容:
以默尔索为代表的人物群像
默尔索是一个生活的浑浑噩噩,没有什么生活目标可言的人,他对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臂如上司要调他到巴黎去担任一个比现在要重要的岗位,他却回答“去不去都可以”这种佛系的态度;
而交朋友他也不在乎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什么事情他都总是一副“对我都一样”、“我怎么都行”的不可置否的态度,对于生活,他既没有表现出消极的冷漠,也没有表现出积极的热情,一切他都表现的很平淡然。
就连较后在法庭上审判长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考虑了一下,说没有”,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也不打算为自己辩解。
这是“局外人”的第一层含义,即以默尔索的生活态度为代表,揭示默尔索已经沦为生活的局外人。
法律制度的荒诞
默尔索被审判时,审判的焦点并没有聚焦在他为什么杀人的动机上,反而关心起他平时是怎样一个人,是否尊老爱幼,是否善良等等个人行为和生活细节上来,已经脱离了审理案件的范畴,但这却恰恰成为判决他的证据。
臂如他把母亲送进养老院、他在为母亲守灵时抽了一支烟、他说不上母亲的岁数、母亲下葬的第二天他就跑去和女友幽会等等都成为把他表述为“恶人”的证据。
由于这些在生活中看似无情的细节被无限放大,所以在法庭上默尔索被宣称为是一个“毫无人性”、“叛离社会”的犯罪分子,所以要对他判决死刑,而且是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审判制度,导致默尔索在这件审判自己的罪案中沦为了“局外人”,审判的过程、结果都并不以他的意志而改变,可以说,案件、制度、当事人三者之间已经完全割裂了。
这是局外人的第二次含义,主要揭示的是当时的法律怪圈和现象。
“局外人”的价值。
《局外人》这部小说揭示了人面临的这个世界的种种荒诞,二十世纪是一个弥漫着虚无、绝望、陌生感的世界,整个世界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旧有的价值体系崩灭,人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生存变成了一场徒劳。
自从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这一惊世骇俗之言后,西方世界“唯上帝是从”的价值观随之轰然倒塌,神已经不再作为人的精神依靠,人不再为“神 ”而活着,那么人要靠什么活下去呢?
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的生存信心和希望,虚无和绝望弥漫在地球上空,人们普遍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徒劳和虚无,没有什么值得人去活,进而令悲观主义盛行。
这时候,存在主义横空出世,它说:尊重个人的选择和自由,人生尽管没有价值和意义,但人可以赋予自己价值和意义,进而活的精彩。
就是说,不管你格格不入,还是融入人群,隐世而居,还是追逐生活,只要你在其中找到某种值得活下去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别人就无权说三道四,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来生活,这是人的自由。这是存在主义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一面。
存在主义的另一个倡导就是反抗,因此加缪后来又写了《西西弗的神话》,其文不长,只有几千字,却完整的阐述了加缪的哲学思想之。
因此,在《局外人》一书的较后,默尔索拒绝向上帝和神父忏悔和诡异,这是反抗的时刻,他决心为自己而活,而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通过忏悔和诡异上帝来换取赎罪。
《局外人》这部小说十分出名,“局外人”这一形象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哲学关键词以及哲学形象,同时这本小说也让加缪赢得许多赞誉。他的一系列作品阐述了充满人道主义关怀和大无畏精神,这也让加缪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