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有“考不上、等重点大学”就要复读的想法?如果抱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成绩还不错,有实力冲击、等高校,我还真支持这种心理。为了节省字数,我们把和这类重点大学统一称之为学校(相比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学生这种考不上就复读的心理就是学校情节。
学校的名头重不重要?我的观点是:你考上了,大可以说它不重要,但一般考不上的学生,是没什么资格说的(除非个人厉害,那总归是个例)。
学校情节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存在?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只需要每年在就业和考研的时间段留心一下网上的相关新闻就知道了。
现在几乎没有一家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承认自己有学校歧视,但网上的新闻多得是“非院校的学生请走开”这类不友好的说法。
也几乎没有一家高校在收研究生的时候说自己存在学校方面的偏见,但是曲阜师范和北大的本科生如果同考北大研究生(假如北大的本科生还需要通过考研)研究生考试笔试加面试总分一样,而北大只招一人,会是什么结果?
这个社会释放给大家的信号就是:嘴上都在喊学校不重要,不存在歧视,其实骨子里或多或少都存在学校情节,歧视更是遍地都是。
所以,如果一个高中生本身有实力,在高考失误的情况下重来一年,求得一张学校的入场券,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当然,复读代表着无限可能,如果学生心态不够稳,内心不够强大,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高中时代,学校有一个女生级厉害,高二的时候参加高考(2001年,那时候高二提前参加高考的情况还很多),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不过这个女生的学校情节是“加强版”的,她志在北大,所以选择放弃。第二年高考分数离北大差1分,被北航录取(当时在我们那儿一志愿北大的高手二志愿喜欢选北航北邮),再次选择放弃。第三年高考,这回心态失衡,发挥失误,离北大有段距离,且悲剧的是一本的志愿全部错过,较终被咸阳师范(普通二本)录取,这回,她选择了就读。
心态不好的话,学校心理没有也罢。心态强大,又有实力,那就选学校,非学校不读!值不值,考进去自己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