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给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提供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新路程,“三本”高校对于学生来讲或许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伊顿教育小编带大家深入分析独立学院。看三本学生怎样逆袭程为大学学生。
很多独立学院在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一直对其学校属性讳莫如深,加上其名字前面的公立高校名头,这让独立学院犹如走钢丝般徘徊在“半公半民”的身份间,模糊不清。这种含糊的态度来自于独立学院“国有民办”的运作方法,它虽然挂着公立高校的名头,但却是以民办高校的运作方式来收费的,其高昂的学费除了维系自身运转外还要上交母体高校。但由于投资方、合办方的不同,在独立学院内部,也有不同的类别与细化,而区分的标准主要是看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联系。
现如今常用的区别是将独立学院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 所谓内生型的独立学院是指以普通公办高校作为举办主体,主要依托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实施办学的独立学院。如:大学城市学院、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厦门大学(分数线,设置)嘉庚学院、南开大学(分数线,设置)滨海学院等高校。外生型是指以社会企业或个人为出资主体,通过借用普通公办高校校名等办学资源来举办的独立学院。如陕西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陕西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陕西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等院校。#p#副标题#e#
也有人根据合办方的不同将独立学院分为三类,一类是常见的公有民办,私企出资,例如国融远景投资有限公司和相关高校合作创办的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由成都国腾实业集团和高校合作创办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等。第二类是高校与政府合作办学,例如在独立院校里有着较好声誉的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设置)珠海分校以及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都是母体高校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创办的。第三类则是大学独立办学,这类高校比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学(分数线,设置)学院,它是大学“依托母体”和“错位发展”并举的一个新型办学模式。
在此要特别注意,“内生型”独立学院相比“外生型”独立学院,其教育资源的共享效果更好,教育的功利性略低,不会造成投资方和主办方因为教育理念不合而造成矛盾。但是这些是从整体来看,具体到个别独立院校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很多独立学院打着“公立独立学院”的幌子,但事实上从来就没有提过这样一个概念,不管独立学院的构成是全公有还是带私有,只要独立学院没有得到资金的支持,并向在校生每年收取高昂的学费,那么它就摆脱不了其民办高校的类别属性。换言之,独立学院究其根本上还是民办高校,有“公立”的名头,但不存在“公办”一说
直升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的进阶之路
周星驰在他的电影里曾说:“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何分别?”梦想还是要有的,说不定原先在独立学院的你就到了母体高校。
真有这样的好事儿?大学城市学院和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每年都有一个“立交桥”项目,在这两所独立学院读书的学生是有机会在第一年学习结束的时候转入母体高校大学,每个大概是有1%的名额。即使转入浙大还有一年的试读期,学分不够的话会被退回原来的独立学院。如果试读期也坚持了下来,恭喜你,你的毕业证书已经成功升级为、的证书。
当然,想要通过“立交桥”项目意味着你即使到了大学里还是要坚持高中以来的习惯,需要你刻苦努力地学习。立交桥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大学的两门考试,同时其排名也得在前列,后面还有英语口语面试,可以说这些经过层层筛选选出的人本身也很出色。但同时得提醒一句,千万不要因为想要转入浙大而一门心思去报大学城市学院或者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因为大学一年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增加。
除了浙大的立交桥项目外,工商大学商学院也有学生转入本部的实施方法,但总体来看这在独立学院并不多见。
那么对于独立学院的同学来说还有哪些别的直升途径吗?在这里有几条可上升的道路:
一是上海高校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插班生考试。插班生考试是上海市重点高校通过招收插班生为一些的学生提供可能的途径,独立学院的同学只要有心向学,可以去尝试上海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二本高校。
二是进行蹭课。现在大学的课堂管理并不严格,只要学生愿意跑到学校去蹭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自己学校没有良好的师资,但这也不影响自己去旁听别的高校的教学资源。
三是准备考研。独立学院是受教育部批准的本科教育,相比专科学生来说其考研省去了专升本的环节。近几年来三本学生考上高校研究生的不在少数,只要学生肯下功夫,考研依旧可以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总之,去了独立学院并不是就陷入了世界末日,进阶之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觉悟,下定决心者,在困境也可实现反击逆转,一朝锦鲤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