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写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高考作文要求是800字左右,但是想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整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次伊顿教育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文写作,这是一篇比较宏大的作文,在写这样宏大主题的作文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的事项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2)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认同、国际理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这是命题人给定的个体与群之间的辩证关系。接着材料以“扶贫”、疫情中出现的“热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性价值观作为现实场景素材,进一步为考生营造鲜活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导考生将“个体”“群体”关系放在个体发展、社会问题解决及社会发展、国际交往等多个层次中深入思考。“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一句则既有总结、引导作用,也给出了立意指向,锁定了写作重点。无论从哪个层次审视,作文都需要紧紧围绕“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要求考生在“结合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所给任务中选择一个。不论是任务一还是任务二,都对考生的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应用场合、应用文体及写作目的进行了限定。考生也应洞察各个信息点间的联系。如材料内容和任务关系层面,不论选择哪个任务,都应将写作目的与材料内容的关系打通,不可脱离材料内容或抛开任务泛泛而谈,同时还要与写作对象、所选文体特征打通融合,这是本次作文的难点。
3.价值判断的限制。“携手同行,互联互通”是个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法则;不论是“扶贫,共建共享”的休戚与共,还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都是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人应该深思、理解和认同的内容。而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梳理,又使考生需要将自己放入时代背景中去深思,也让自己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砥砺,这是材料基于“立德树人”要求对青年人价值判断的限定和期待。
开放性
1.任务选择相对自由。作文提供了两个任务供考生选择。对同学的鼓动和勉励,青年立场的表达,为文风恣肆澎湃的考生留下了空间,也为逻辑缜密、思考深入的同学提供了理性交流、收放自如的可能;和长辈交流职业选择和人生方向,也很适合娓娓道来、融情于理的写作。任务的设置可以使考生根据自己的所长做出选择,在选择比对任务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代入身份,融入写作情境,建立写作信心,完成作文。
2.感性之切入相对开放,道理之阐发相对多元。“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感受,可从感性认识出发,可作理性总结升华。不论是疫情中大热的诗句,还是扶贫进程的推进,亦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都可以引发考生真实的感受;认识,虽被限定在“个体”“群体”“命运共同体”关系的重点上,阐释关系的维度和层次却是多元的——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外交;从古至今,再到未来;从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横向联系,到个体与群体的纵向递推……作文阐释的重点和层次的选择为考生施展拳脚、个性表达留下了空间。
3.写作个性的呈现是开放的。就本次作文而言,基于任务的可选择性,考生既可以以说理为纲,理性阐发;又可以以感性为表,个性表达;更可以在说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选文体的特征与优势,使自我情感与作文论述自然融合、巧妙生发。值得注意的是,任务二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讨论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更为考生对职业选择的个性化理解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如考生可以基于自己对山区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职业的理解,巧妙地完成本次作文,呈现更多的个性特征。
【解题】
本题属于单则材料多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学科素养层面,本题检验了考生能否基于理性思考与青年立场,对看似宏大的命题和道理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写好这篇作文,要求考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高远的前瞻意识。在关键能力层面,材料内容虽为单则,但材料的层次划分和内容的梳理整合对考生理解、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阐释和任务呈现的写作目的之间的关系搭建方面,考生要具备相应的关联思维,方能理顺众多信息点间的联系。在收藏知识层面,除去准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表达能力之外,考生还应对“扶贫”、疫情等社会热点以及“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化价值观予以充分关注。是否在这些关键问题上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观点储备,决定了本次作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本次作文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对考生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基础进行了综合的考量,对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性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巧妙的引导。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投身集体洪流,共建命运共同体。
2.从个体走向群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3.携手同行,举国一体,世界一村。
4.胸怀家国,放眼世界。
5.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6.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
偏题立意:
1.团结就是力量。(未准确抓住写作重点,有偷换概念之嫌)
2.明职业规划,做时代新人。(只取任务要求,忽视材料内容)
3.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行。(立意较为片面,写作时若操作不当则容易丢掉“个体”“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范文展示一】
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标题简洁精当,集中呈现写作重点,亮出观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十分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这一演讲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毕业后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将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明确个体与群体的关联、融入生命的共同体中,是我们毕业生成长的必修课;另一方面,在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们作为这一特殊时代的青年人,需要思考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拨开时代迷雾、开辟光明未来。树立个群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此段乃本文亮点之一,既贴合毕业典礼演讲的情境,也准确阐发了谈论个群关系的现实意义。亮出青年立场,发出青年声音,有的放矢。)
个体与群体,是紧密相连、必不可分的。
个人可以是群体的引领者。在互联互通、扶贫的道路上,黄大发、黄文秀等人的名字熠熠生辉。这些党员干部各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乡村群体走出贫困。群体可以是个人的帮扶者,是个人的归属与支柱。正是无数父老乡亲的辛勤劳作,给予王丰华、秦玥飞等扶贫干部以信心和鼓舞,让个体发扬“君子通大道”的精神,挥就村村脱贫的传奇。(将材料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放入扶贫的语境中阐释,对材料信息点的处理较为巧妙。)
个体与群体的血乳交融,引发我们青年一辈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应当发挥“螺丝钉”精神,谨记《大学》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导,提升自我修养,为社会进步发光发热。同学们,将来的我们,可能是通讯公司业务员、交通工程师,也可能啊站在田埂、扎根乡土的干部。我们不仅是个体,而且是和乡亲们共同奋斗的战友、是扶贫攻坚事业的一员,请不要忘记,将个体命运与群体命运紧紧连接。我们坚信,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一个个群相融、命运与共的共享中国将会建立。(在“青年何为”的语境中再次阐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既落实了写作重点,又完成了任务要求,流畅自然。)
当我们将个体与群体的概念放入到世界坐标系中,我们对应得到的参照物是民族与人类世界。(逻辑上形成递进,由个体与群体关系,进一步向个体、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阐述延伸,展现了较好的思维品质,此乃本文又一亮点。)
个群相融,在此时表现为命运共同。这里的命运共同,一是指各民族间的深度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早已成为“地球村”;二是指各间休戚与共、互助合作。应对新冠疫情、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世界性难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凭一己之力挽盛世于将倾,唯有携手合作方可开创未来。
同学们,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当今一些无视人类命运共同、挑起纷乱与冲突的极端行径,让我们摆正认知、坚定命运共同理念,我们终将看到,各国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抵抗病虐、各国青年友好交流、各国贸易兴盛、各国文化“万紫千红共争春”,一个和谐美好的命运共同体终将建立!(再次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提出“青年何为”,贴合语境,掷地有声。)
让我们坚定个群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建设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谢谢大家!
【范文展示二】
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
亲爱的爷爷:
您好!今天没能在毕业典礼上见到您,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您说些心里话。不如就上回您问我想报什么志愿讲起吧,也好借此机会,向您谈谈我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看法和个人畅想。(此段贴合任务情境,以祖孙情打动读者,切入自然,任务完成巧妙。)
还记得您总跟我说,我们这一辈人特别冷漠,每个小孩都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当时我还在想:这或许就能成就个体幸福呢!这不过是社会原子化的趋势写照。(后退一步,展现自己曾经的思维局限,为文章话题展开寻找需要性与针对性。)可是在经历高考冲刺后,我才惊觉人际联系之紧密,我才真切感受到个体到群体的扩展性力量,群体对个体的包容性关怀,在一次次加油鼓励,一次次拥抱哭泣后,我明白了独与群的互联互通,我明白了群中的携手同行,于此时,我不愿再做独善其身的“孤举者”,而要成为并步齐驱的“众行者”。(联想符合写作身份,以高考之体验,阐述个体与群体关系,自然巧妙。)因此,我想报考社会公众学系,跳出时代认为00后难以摆脱的自私窠臼,报身群众性、服务性、公益性事业,融入和谐多元的公共空间。
当然,您或许又要问我:你知道社会工作都要到较偏较苦的地方去实践吗?你有信心、有能力帮助别人吗?你真的做好准备与他人命运休戚与共吗?
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假想爷爷发问,自然引出下文“扶贫”社会热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热点与自己职业选择的一致性,自然打通“职业选择”的任务和材料内容要点的关系。)我知道正在践行“先富带动后富”原则,号召我们新一代生力军共建乡村,共享扶贫成果,我也知道地球村的某些角落里,受歧视受侮辱挨饿忍冻的人们等待正义的解救,我正是希望自己的职业使命能与更多人的命运相连结,才愿意选择这条守望相助的“羊径小路”,期待“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在社会工作和服务普罗大众中走出来,引向高蹈共赢之路。
还记得疫情中您在微信群里转发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
我深深感动于人们的同理心和社会担当,感动于中外的友好合作和真诚共享。新冠疫情中全人类的互利共赢和友善互助让共建大同世界的共同信仰再次被构建,让既得利益者和暂时持平者走出粉红泡泡的幻想,让精神困顿和灵魂麻木的个体少了“关我何事”的冷漠。全球不分国界,社会不分你我,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都在人类共同体的历担起了合作的普遍性责任,让自私自闭的欲念寸草难生。(此段在疫情背景下,结合材料内容及要点再次阐释个体、群体关系,引出和再次强调自己职业选择的需要性。)我作为即将投身大学学习和社会建设的青年后浪,若不抓住时机,将合作互助的弓弦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枕戈待旦,怎能真正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个人之光,燃生命之火?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起”。爷爷您已筚路蓝缕启山河,我怎能不担时代之责,走好命运共同体的协同大道呢?相信您也会认同我的梦想,赞许我践行合作济世之道。(本文对象意识与任务情境意识都很突出,全文始终有与爷爷交流对话的感觉,自然流畅。)
敬祝
身体健康
xx于x月x日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