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作文架构“三三”式怎么写?有何特点?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20-11-28 10:59:16

  高考考场作文的写作在时间的把控上是一件细节的事情。有的同学在作文的时候,时间不够,加上心理素质不怎么好,就会慌神,基本的作文框架还没有建立好,甚至在审题上也是模糊的,就开始写作,结果可想而知。这里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个常用的作文架构模式——三三式,这是一个怎样的写作框架呢?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一起来看看详情。

  考场作文架构“三三”式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字经》中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三”这个数字,在中国有着很重要的文化意义,对国人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笔者试从几何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三点共面”,即由点构成面,三个点是较简便的方法;在的基础上建立立体的物体,由三个三角形的面构成的三棱锥,也是较简便的方法。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如果只停留在某个点上,认识必定不够;只有点面结合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三”又代表着多,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思而后行”等。以写作为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一篇艺术价值很高的经典文章,以“三”作为架构的特点,是其比较突出的艺术特征之一。

  指导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以“三”作为架构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以主体三段架构全篇

  作为议论文,重点要考虑两个方面:既要反映比较的认识,又要努力把道理说得明白透彻。但是,考场的时间有限,写作篇幅也有限,不能长篇大论。要想既能比较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又符合字数的限制,较好的做法就是将中心论点拆分成三个分论点,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如果论述角度少,则难以、丰富。

  1.直接拆分成三个分论点

  下面笔者以林默涵《说“小”》一文为例。作者围绕“小”这个论题,针对“我们这些人的毛病,往往就是犯在轻视小事情上面”,提出“切切实实做一点我们所应当做的小事情”这个观点,将中心论点分为三个分论点——“不要拒绝小事情”“不要满足小成绩”“不要轻视小错误”,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小”问题里包含的大道理。

  再看邹韬奋的《呆气》一文,作者在第一段提出“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的论点,具体展开论述时,也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三个分论点:“研究学问,欲求造诣深邃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为己任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欲能忠于职务,亦非具有几分呆气不可”。

  这两篇文章,堪称“三三”式结构模式的范例。以此为架构,也不乏的考场作文。

  2019年高考卷Ⅰ湖北一考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从劳动二字来》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历史悠悠,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世泱泱,劳动是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未来漫漫,劳动是砥砺前行的价值底色”。江西一考生《不劳何获,劳者荣光》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劳动致富,勤劳发家”“劳者美丽,劳者荣光”“劳者成才,劳者创伟业”。陕西一考生《诵劳动之诗,歌奋斗之章》一文的分论点是:“个体力量,靠劳动彰显”“社会进步,靠劳动驱使”“富强,靠劳动奠基”。

  2019年卷Ⅱ吉林一考生《青春有我,祖国必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坚守爱国情”“砥砺奋斗心”“树立高远志”。

  2019年上海卷一考生《闻千曲而后识一声》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广泛了解、体验,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可以在对比中发现认识对象的特点”“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还可以在类比中发现认识对象与其他同类事物间的共通元素,从而更深入细化地了解认识对象”“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更可以在衡量中正确认识认识对象的价值”。

  2019年天津卷一考生《钿车已至杜陵路》一文以古诗句“钿车不到杜陵路”为纲,反其义而创新立意,三个分论点是:“他们,驾驶着坚韧忘我的钿车,行于科技发展的路上”“他们,驾驶着不畏义死的钿车,行于社会和谐的路上”“他们,驾驶着官民同在的钿车,行于富强的杜陵路上”。

  2.运用逆向假设法补够三个分论点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并不是的话题或者论点都能够直接拆分出三个分论点。比如“兼听则明”这个论点,“兼听”只是“明”的需要条件,要想达到真正的“明”,还需要要“会听”。从逻辑关系上来讲,只能是这两个层次了。此时可以采用逆向假设的方式,用假设的方法从反面论证:如果“不兼听”“不会听”,就肯定不会“明”。这样不仅补足了层次,还能够和正面论证构成正反对比,进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苏洵的《六国论》,可以说是运用逆向假设法的典范。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后,第二段集中论述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三段集中论述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不管是从历史背景,还是从作者论证的层次来看,就只有这两种情况,正面论证已经足够。然而作者用逆向假设的方法补写了第三个层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不仅增加了第三层次,还从反面着笔,正反对比,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结构上来看,以上例文覆盖了议论文中并列、层递、对照三种结构方式,两篇现代作家的例文是并列结构,几篇考场作文都算是层递结构,苏洵的《六国论》则是对照含并列结构。

  二、以三个层次支撑分论点

  上述模式是从总体上架构,架构之后,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充实血肉。在具体论述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或论述空洞,或没有头绪,或缺乏分析、论述单薄,或角度单一、论述片面等。学生作文要做到论述的内容具体充实,语言简洁干脆,可以采用段内三层法来支撑分论点,即围绕每个分论点,各用三个层次加以论证。

  仍以《说“小”》为例,作者围绕“不要拒绝小事情”这个分论点,从三个侧面展开论述:①远大、高尚的理想,要靠许多切实、细小的工作来充实;②打一次打胜仗,不仅要有高明的指挥员,还要有勇敢尽职的士兵和伙夫;③伟大的革命事业,都是由许多细小的工作结合而成的。

  考场作文的篇幅和时间有限,作者在论述“远大、高尚的理想,要靠许多切实、细小的工作来充实”时的写法更有借鉴意义。在提出观点后,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论述道:“巍峨宫殿,是由无数的小石块建筑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不知经过多少麻烦琐细的工作;改造旧社会的革命事业,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不可。”

  再如韩愈的《师说》一文,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段,在针对现实提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后,用了三组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李家良老师写的下水文《做“盛纳万物”之“器”》中的一个段落也堪称范例:

  当袁隆平把世界粮食的安全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年且九十的他依然忙碌于地头田间,种下千家炊烟、万家灯火,甚至把沙漠变成水稻的绿洲;当杨伟把航空报国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数十年如一日地研制,让歼-20成为九天骄影,为祖国筑起空中的钢铁长城;当屠呦呦把治疗疟疾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四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医学、药学,青蒿素横空出世救治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他们均坚守初心且持之以恒,做自己想做的人而不是做他人眼中的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文段先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较后自然而有力地归纳出分论点。

  这里说的是一般要求,并不是说只能用三层,而是说尽量不少于三层。有时候因为论述内容或说理的需要,也可以是三层以上。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在论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个分论点时,具体的论证结构的第一层以“秦之所得”与“而得”对比,“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对比,总结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第二层以诸侯的“先祖父”得土地之不易与“子孙视之不甚惜”对比;第三层以“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自然而然地推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结论;第四层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小结全段。按常规,到这里全文就应该结束了,可作者接着又引用古人的“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用引证含比喻的论证法,更形象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以上所举例文或为名家名篇,或为考场作文,有些例文对学生来说借鉴难度较大。相对来说,举三个事例论证的方式更具普遍实用价值。它们或组成排比句,如上文笔者引用的《说“小”》和教师的下水文;或构成正反对比,如《师说》。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其中的两个分论点论述内容较多,三者都较详细的话,篇幅略长,采用“两详一略”的方式,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高三冲刺班去伊顿教育的优势有哪些?高三怎样进行冲刺好? 下一篇:报考综合评价有奖项是否能通过评审?综评报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