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在学习油画之处都会学习素描,这也被称为是油画的基础。想要真正的画出油画的神韵,其中有一个名词叫做笔触,所谓的笔触是油画艺术中的重要的审美指标之一,每一个美术生想要真正的掌握这个艺术,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去感悟。再来说说油画的“润”,油画在绘制完成之后,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干燥,所以其中的“润”就显得的重要。就这两个概念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先来说说笔触。
笔触是油画艺术里相当重要的审美指标之一,油画中的笔触,跟国画中的线条和皴擦点染,在审美意义上完全一样,是油画家操控油画笔或画刀,使用刷、挫、拍、扫、涂等技法,在画面上形成的运行痕迹,既是笔法与画面的构成形式和表现形式,也是画家自我情感宣泄的方式,以及个性气质的自然流露。
以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如果油画作品中看不到笔触,画面看起来平滑、细腻,就跟印刷品没什么两样,自然缺乏应有的审美价值。
如果以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没有笔触的油画,未必就不是好作品。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画法,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丽达与天鹅》,拉斐尔的《圣母子》、《美惠三美神》、《菲娜丽娜的肖像》等名作,通常看不到,甚至压根就没有笔触,但并不影响这些作品是力作。
根本原因是,文艺复兴前期的油画,主要以佛罗伦萨画派为代表,是油画的发展初期,画家意识里只有造型和光影的概念,只要在作品里表现出具有雕塑般的立体造型,合理的结构比例,以及亮暗分明的光影关系,就算是作品了。
在文艺复兴后期的威尼斯画派,诞生了一名绘画大师提香,他意识到了色彩的重要性,才在创作中逐渐丰富了色彩的视觉效果。
直到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时期,油画家才逐渐意识到笔触的重要性。
巴洛克的绘画理念,就是用绘画来表达饱满炽热的生命激情,展现浪漫主义情结。古典画法在技法上不讲究笔触的运用,那种过于追求细腻、理性、和谐、唯美的风格特点,不适合巴洛克绘画理念的表达,因此,这时期的油画家会想方设法用笔触来渲染情绪,像鲁本斯、伦勃朗等巴洛克代表画家,对笔触的运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画家抛弃了细腻典雅的古典画法,运用刷、扫、涂、抹等技法,把画面形式跟个人情感自然结合在一起,留下了粗犷的,富于质感的笔触,因此,他们的作品总是呈现出一种汹涌澎湃的节奏感,如同奔腾的河流,而非像古典画法那样,是平静柔和的湖泊。
实际上,笔触在油画中的审美作用,真正得到发扬光大,是在19世纪中后期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时期了。
其中,尤以雷诺阿和梵高的笔触较为鲜明。
雷诺阿善于把缤纷的色彩融合进斑驳迷离的光影效果里,形成一种有虚有实、明快活泼的笔触形式,画面极具有视觉效果。
梵高发明了波浪形笔触和螺旋形笔触,善于塑造自我感受中,亦真亦幻的场景,给画面赋予了热烈的情感印记,因此,梵高的画,写意,有很强的抒情效果。
另一方面,摄影技术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成熟,在写实方面,油画完全落败于摄影,因此,追求笔触效果和写意情怀,成为此后的油画主流方式。
下面再来说说怎样让油画变润!
刚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确切地说,创作出来不过5年的油画作品,看起来都是很润泽的,因为油画颜料里边本身就含有油质,能较长时间保持油画的润泽度。
油画颜料是把带有颜色的天然矿石研磨成细粉末后,然后跟油和胶混合,搅拌成半固体状,装进锡管里,画家在画油画时,随时挤出来使用。
由于颜料中的油需要经过5年左右才能完全干燥,因此,画好的油画,在颜料中的油质没有干燥前,看起来都是润泽的。
另一方面,画油画时,需要用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油料来调和颜料,如果颜料还比较浓稠,达不到画画的要求,画家会进一步用松节油稀释颜料。
这些油料也会让油画的表面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润泽,直到油画完全干燥后,才会显得画面干燥、无光。
油画的较后一道工序是给作品表面上光油。上光油是一种油性液体,以水性上光油较为常见,使用时用水做稀释剂,均匀涂抹在画面即可,水性上光油具有快干性和无污染性的特点,使用很方便。上光油的目的是有效增加油画的光泽度和防水性,让油画看起来更加美观漂亮,色彩更鲜艳,更富有层次感。
油画上的上光油跟印刷行业的上光油在效果上完全一样。铜版纸印刷品之所以看起来比较光滑、鲜亮和润泽,实际上就是给印刷完毕的铜版纸表面上光油的缘故。
油画作品就像人的脸蛋一样,经常给它表面补充水分,它才能保持鲜亮和润泽。或者说跟皮鞋、皮衣一样,经常清理表面的灰尘,定时给其表面擦油,它才能保持亮泽度,在视觉上更好看。
油质是油画颜料的媒介,如同水分之余土壤,失去水分的土壤肯定会变得干燥。因此,定时定量给油画补充油质,是保持油画润泽度的方法。油画颜料分为天然矿物颜料和化学颜料,如果油画作品是天然矿物质颜料所画,每隔3——5年进行一次上光油即可,如果是化学颜料所画,差不多年年需要上光油,才可以增加润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