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战乱频发,但是当时依然是冷兵器的时代,而且经济的发展也是受到很多的地域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古代人也的注重劳作,他们认为通过劳作得到的东西才是较踏实的,也是值得被人尊敬的,而相反的,商人是通过别人的劳动成果来获取利益,这样的一个观念下就形成了对商人的偏见,除此之外,秦国开始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其他原因还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农和商的轻重,和社会发展有直接关系。在秦孝公的时期,为了强大秦国,他决定和抗争,进行变法。
变法分为好几步进行,在商鞅的主持下,第一次变法就明确规定重农抑商。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因为,粮食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有了生存才能谋求发展。
当时的百姓只要产量多,甚至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如此大的政策倾斜,当然调动了百姓种田的积极性。在秦国,农业从此被放在了首位,商业被排在了末位,由此秦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农业的大力倡导究竟对秦国有多么大的影响?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赵国在灭亡前,廉颇曾经受命带兵御敌,他采取的策略是防守,起初一口气布置了三道防线,结果前两道很快被破,不过第三道防线双方一直僵持了三年。
廉颇的思维是这样的:秦军确实勇猛,不可抵挡,但他们远来之敌,补给困难,时间一长就会因为粮草耗尽而失败,到时候赵军追击,就可以战败他们。
可惜,这一场消耗战根本没有打垮秦国,反倒是赵国内部因为长期作战,导致国内陷入断炊之局面。于是赵王换了主将,主动出击,想要一战定乾坤,结果战败国灭。
因为吃到了甜头,所以不管是秦始皇,还是后来的汉朝,都注重农业的发展,抑制商人的活动,通过限制其活动范围和征收重税的方式,继续打压商人。
但是这种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到了唐朝的时候,商业就开始有了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唐朝的募兵机制发生了改变。
因为募兵制的出现,导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蓄养士兵,还需要由配发粮草补给,所以一方面需要提升税赋,增加粮食的储备,从而增加粮草供应,一方面还要征收钱币,给士兵发放饷银。
而之前的士兵,平时可以在家务农,战时自备盔甲、兵器和马匹,甚至是干粮,基本没什么负担。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关系,商人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往死里打压。
到了宋朝的时候,因为崇文政策的推行,导致社会极为繁荣,商人的发展成了一个必然,而这个朝代也不像其他朝代一样刻意打压商人,程度上还鼓励人们进行商贸行为。
所以在宋朝,商人虽然依然地位低下,还是被牢牢地压在读过圣贤书的文人脚下,但是商业却极为活跃,当时的矿业、茶、盐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而带动了诸多行业的发展,印刷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又促进了当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到了明朝的时候,人们就更知道商人赚钱的好处了,于是打击个人商贸行为,行商改由官府承办,于是出现了“官商”,为朝廷赚了许多钱财。当然,社会上那些零星的商人,地位依然很低,即便是他们很有钱,却经常受到官府盘剥,甚至半路上碰到种地的,都敢上去侮辱他们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