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产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规则和选拔的方式,在这样的规则限制下,各位科举考生可能需要发挥的地方不多,但是在这样限制下也有很多的精彩的佳作,今天我们介绍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采用的是试贴诗,那么什么是试贴诗呢?比较有名的试贴诗都有哪些?
唐朝科举考试的诗(试贴诗),大多时五言排律,五言四韵、六韵或八韵。较常见得就是五言六韵诗,我们先看几首唐人的试贴诗,在回答关于唐诗三百首的问题。
一、较常见得试贴诗 五言六韵十二句
较有名的试贴诗就算是钱起这首了,《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灵、听、冥、馨、庭、青:青韵,青独用。
还有其他人的同题诗也传了下来,陈季《湘灵鼓瑟诗》曰:“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旨微幽契,繁声入杳冥。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亭、泠、冥、青、灵、听:青韵 独用.
庄若讷《湘灵鼓瑟诗》曰:“
帝子鸣金瑟,余声自抑扬。悲风丝上断,流水曲中长。
出没游鱼听,逶迤彩凤翔。微音时扣征,雅韵乍含商。
神理诚难测,幽情讵可量。至今闻古调,应恨滞三湘。”
扬、长、翔、商、量、湘:阳韵,阳独用。
这种五言的排律是唐人试贴诗较常见的诗体,但是在唐诗三百首中并没有这样的诗。
二、试贴诗 五言四韵八句
崔曙(约704-739)是开元二十六年考生, 以《奉试明堂火珠》诗得名: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这种五言律在试贴诗中比较少见。
三、试贴诗 五言八韵十六句
天宝四年乙酉(745年)的科举试贴诗题目是《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 。
李岑《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曰:
皇网归有道,帝系祖玄元。运表南山祚,神通北极尊。
大同齐日月,兴废应乾坤。圣后趋庭礼,宗臣稽首言。
千官欣赐覩,万国贺深恩。锡宴云天接,飞声雷地喧。
祥云飞紫阁,喜气绕皇轩。未预承天命,空勤望帝门。”
元、言、喧、轩:元韵,尊、坤、门:魂韵,恩:痕韵,唐朝的元魂痕韵同用,在宋平水韵中合并为十三元。
殷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曰:
应历生周日,修词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起,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灵传。
北阙心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忭贺陶甄。”
年、前、玄:先韵,延、仙、传、然、甄:仙韵,唐朝的先仙韵同用,在宋朝的平水韵中也合并了。
四、押仄韵的试贴诗
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837)所试的《霓裳羽衣曲诗》押仄韵。
李肱《省試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燕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岁、制、曳:祭韵,细、替、继:霁韵,霁祭同用。
还有押入声韵的试贴诗, 开元十九年辛未(731) 《洛出书诗》用入声字“洛”、“出”限韵。
洛出書(唐·張欽敬)
浮空九洛水,瑞聖千年質。奇象八卦分,圖書九疇出。
含微卜筮遠,抱數陰陽密。中得天地心,傍探鬼神吉。
昔聞夏禹代,今獻唐堯日。謬此敘彝倫,寰宇賀清謐。
郭邕《洛出书诗》曰:
德合天贶呈,龙飞圣人作。光宅被寰区,图书荐河洛。
象登四气顺,文辟九畴错。氤氲瑞彩浮,左右灵仪廓。
微造功不宰,神行利攸博。一见皇家庆,方知禹功薄。
作、洛、错、廓、博、薄:铎韵,铎独用。
萧昕《洛出书诗》曰:
海内昔凋瘵,天网斯浡潏。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大哉明德盛,远矣彝伦秩。地敷作乂功,人免为鱼恤。
既彰千国理,岂止百川溢。永赖至于今,畴庸未云毕。
潏、出、恤:术韵;秩、溢、毕:质韵,质术同用。
五、《终南望余雪》是试贴诗吗?
宋朝人计敏夫《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了祖咏较风光的一件事:
有司试《终南山望余雪》诗,咏赋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咏,登开元进士第。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全诗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将考证,祖咏是开元十三年的进士,绝句肯定不符合要求,而且这还不是一首近体诗,而是一首古体绝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中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至于祖咏进士及第是不是靠这首诗实在存疑。估计祖咏还有另外一首五言排律试贴诗没有流传下来。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试贴诗大多是五言六韵诗,唐诗三百首中似乎没有真正的试贴诗。
白居易的拗体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赋得体咏物诗,也不是试贴诗。在科举还不存在的时候就有不少这类诗,例如: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刘孝绰也有《赋得照棋烛刻五分成》、《赋得遗所思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