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农事工作方面的作品,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这样的作品本来应该是中国作家的一个本份。但实话说,在中国作家里面,写乡村农事工作的作品,的太少。
当然,中国传统上田园诗是浩浩荡荡,但这些田园诗,多数也只停留于静态的描摹,诗人本身是不参与工作劳动的,即使参与劳动,往往也成果堪忧,草盛豆苗稀之类的。农事方面的著作不少,比如《清嘉禄》、《四民月令》、《汜胜之书》、《农书》、《农桑辑要》、《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等。其中,也有不少备受文人推崇,比如《清嘉录》就是胡兰成较为推崇的书。
但文人分享这些著作,多数也只是隔岸观火而已, 他们对于真正的农事生活浅尝则止。这些书本身也写得简略,多数只是对四时季侯各种农作物的生产一个极为简约的描述而已。
西方的这类著作,体现出与中国作家不同的风格,主要的区别是在于实证精神。比如写作《沙乡年鉴》和《环河》的作者利奥波德,他本人不仅仅是一个的作家,还是一个痴迷于打猎的猎手。他的日记里一直在写怎么钓鱼、打大雁、松鼠、鹌鹑、松鸡,对怎么对付这些动物,怎么制作和保存它们的肉,都很有心得,对于打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更有犀利和尖锐的思考。所以这是真正的自然学随笔、农事著作,而非对环境的单纯描摹。
作家和学者对农事生活进行思考和描述,可能是全世界共有的传统。古哲人维吉尔写过四卷的《农事诗》,惜乎我只买到其中一卷《牧歌》,实话说并不容易欣赏。而近期我获得一本书叫《蜜蜂与哲人》,作者是两兄弟,哥哥是哲学教授和蜜蜂爱好者,弟弟是养蜂人和哲学爱好者。这样的农事著作,份量自不用说。
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说道,政客撰写葡萄专著,将军提供饲养绵羊的建议,雄辩家是橄榄的行家里手,这没有如何不正常,有很多大思想家或大文豪,如加图、瓦罗、希吉努斯、普林尼、科路美拉都是乡村土地的者。
而我们的生活早已远离土地,通过阅读这类书籍重新与土地获得有点链接,我想在这里面如果感到快感,原因可能来原于我们基因里难以解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