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高考改革,语文变得尤其重要,这也就意味着,作文写作重要!作文写作能力是学生们从小就要学习培养的技能。那么如何给小学生教写作文呢?从小的学习,是为以后更好的打基础。作文辅导要有的放矢。我曾给一个学生做过完整的作文辅导,根据个人的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基础的规律,或者可以供参考:
1. 积累素材是基础
很多孩子没有办法下笔作文,其实是因为素材积累不够多;而素材积累不够多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观察和思考不太多,或者是接触面窄,见识太少。
所以,在我的辅导中,我有几个策略提升孩子的素材积累:
(1)训练观察
其一,我会偶尔带着孩子去户外(什么场景都行),告诉他们仔细观察,把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都仔细记录下来,回去我会让大家作文,具体写什么,回去后再揭晓。这是一种广泛观察,教会他们留心周围的世界。
其二,我会让孩子进行日常观察(什么对象都行),告诉他们观察一个对象,每天持续观察,记录下每天看到的不同感受,对象的变化。这是一种针对性观察,教会他们从一种事物上发现不同。
(2)训练思考
一篇没有素材的文章,是贫瘠的;而一篇没有思考的文章,却是平淡的。
我会在孩子的阅读理解、词语掌握,抑或语法学习的时候,训练他们的思维。比如,作者为何这样表达?这个意思,可以多少种表达?能用哪些词语替代?换个语境行不行?换种口气好不好?
尽量不给标准答案,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充分的独立思考,能激活思维。
(3)训练总结
如果没有提炼和总结的能力,再多的文字堆砌,都是徒劳。所以,在训练作文的时候,要不时训练孩子总结的能力。比如,把一句话的主干找出来;一段话的中心句找出来;一篇文章的大意讲出来,逐步训练,一点点接近。
2. 学会梳理是起步
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就能够写好文章了吗?不。有了十八般武艺,你还要明白,“对阵杀敌”哪种武器较有效,也就是写这篇文章,那些素材可以用。
于是,我要求学生学会梳理。比如,在户外观察中,我们有了很多观察成果。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景的文章,孩子需要梳理自己观察到的,关于风景的素材。梳理好了,再下笔,就比较容易了。
3. 勤写勤练是增加
当然了,有了素材积累的基础,再加上很好的梳理,在面对命题和非命题作文时,都会显得更加从容。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万事大吉。真正好的写作者,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要勤写勤练。
关于练笔
第一步,发散型写作
这就是家长说的,“不要求他写成完整的作文,就顺着思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也不限字数,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只不过,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抒发作者自身的感想,比如写点日志、笔记之类,不能叫做文章。文章是为读者服务的,有目的性地表达。
比方说,我也会在观察之余,让孩子写一篇散文日志,就自己印象较深刻的部分,想抒发点什么感受,想怎么写怎么写。
记得孩子写得特别快,200字的作文,几下就写出来了。他说特别容易。
第二步,针对性写作
这比随意写要难度大一点,但还比命题作文,写作就是一步步接近精髓的过程,这步是需要要走的。
比如,我会让孩子写完随笔之后,紧接着,挑选自己观察到的某一类事物,写一篇文字。山、水、花、树、人,都可以写,不限体裁、字数。
没有体裁和字数的限制,对写作内容进行了范围圈定,孩子依然觉得不是很难。
第三步,命题作文
这比针对性写难度更大了,也对素材梳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限制了题目和体裁,几乎发挥的范围很少,但命题作文优点是,可以短时间内集中好自己的素材。
比如,我会让孩子完成随笔和针对性写作后,再提升难度。命题为“山上那一颗老榕树”,写一篇说明文,字数300字。
有了前面的写作,孩子对素材的梳理基本找到了感觉,明白文字使用的逻辑和方式,在命题作文里,措辞和组句有了更精确的要求,难度着实不小,但基本能够按要求完成作文。
所以,不管是谁辅导孩子进行作文,要了解作文的规律,对于文字的使用是一方面,更多的方面还在于基础的观察、思考和总结,同时,写作训练不能单一,要多样化的文字表达。能够宽泛,也能聚拢,能够长篇大论,也能小而精略。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写作类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