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告诉我们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在告诉我们学习的一个进程和方法,就是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东西要经常的温习,这样也是一种快乐。这句话我们的熟悉,也是作为论语的启蒙教学片断,在义务教育阶段被学习。本次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深层次的理解,深层次的挖掘一下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以及其中包含的关于学习的道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出自孔子《论语》。全文是,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解释就是: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意思就是,学过的知识,按时去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学”的含义是学习与教学,是孔子毕生奉行的事业,其自身好学不厌,同时又诲人不倦。
《论语》开篇论“学”,抓住了孔子学说的关键与纲要。我国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学者、诗人、武术家南怀瑾在他撰写的《论语别裁》中说:“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我国语言学家杨伯峻在他的《论语译注》中也说“学了,然后按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这两位大师的理解,从字面上看都是十分确切的。这也是大多数人们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
但是,再细加琢磨与思考,似乎这种理解又有浅薄而简单之嫌。“学”,仅仅是包含着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吗?“习”,仅仅是现代汉语中的学习,温习之意吗?应该还有更深的含义吧?
例如对课本知识与学问的“学而习之”,应该是带着问题学,思考与知识相结合去学等等,真正学到知识所赋予学者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此而“不亦乐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