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中的混混儿是一个贬义词,是对一些市井无赖等的统称,因此这是一个骂人的词,在当代的社会。但是在清朝的时候,有一种身份叫做混混儿,他们是怎样的一种身份和职业呢?冯骥才在自己的作品《俗世奇人·刘道元活出殡》中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位混混。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清朝时期的混混儿和我们现在所谓的混混到底有怎样的区别。
武混混儿讲打讲闹,动辄断臂开瓢,血战一场,可文混混儿的毛笔里藏着一把尖刀,白纸黑字,照样要人命。——冯骥才《俗世奇人·刘道元活出殡》
混混儿是天津卫的痞子,历来分文武两种。今天的金句在开篇就介绍了两类混混的区别,而我们的主人公刘道元,就属于文混混。
天津卫的买卖家多如牛毛,两家之间只要纠纷一起,马上就有一种人钻进来,把事闹大,一边代写状子,一边去拉拢官府,四处奔忙,借机索钱,这种人便是文混混儿。这文混混之中,拔尖的要数刘道元。
刘道元有钱,但生活却十分朴素,赚来的钱都用在义气上了。他走在路上,只要听到谁家在屋里哭哭啼啼,说穷道苦,便一撩窗子,一把钱哗哗啦扔进去,不少人家受过他的恩惠。
有整天,他忽把两徒弟金三和马四叫到跟前说:“师傅我今年五十六,人间的事看遍了,阴间的事一点也不知道。近来我总琢磨着,这人死后到底嘛样?我今儿有个好主意,我装死,活着出一次殡,我要躲在棺材里,好好开开眼。”
和徒弟们商议了一番以后,他们决定,把刘道元藏在后院小屋里,吃喝一切由他们俩伺候。等到出殡那天,再往棺材里一钻就行。
很快,天津卫全知道大文混混儿刘道元死了,来吊唁[yàn]的人真不少,门口排成长龙。但平日跟他称兄道弟的文混混一枝花,还有那些他帮忙打赢官司的大掌柜们,一个都没来,反而是没名没姓的人蜂拥而至。
怪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有号称刘道元借钱不还、跑来闹事的,还有翻墙来偷东西的,更有在灵堂上吐痰的,刘道元看在眼里,肺都快气炸了。有好几次压不住火想冲出去,但都被徒弟劝了下来。
终于要出殡了,金三把供桌上的判官笔放进棺材,对人说这支笔是金笔,只配他师傅一个人使,所以要陪葬。
然后,他悄悄去请师傅,乘人不注意,入棺,起灵出殡。刘道元骂一句:“真不知是活够了,还是死够了。”便一头钻进了棺材。
灵车走着走着,忽然停了下来。刘道元托住棺材盖举开一条缝,朝外一瞧,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他的弟兄一枝花带着一群武混混站在前面喊着:“那支判官笔本来就该归我,他算个屁!死了还想把笔带走?没门!不交给我,甭想过去!”
刘道元的脑袋“哄”的一下,心里说:“原来人死了是这么回事,我全明白了!”双手发力一推棺材盖,哐啷一响,他站了起来。
这一下,不但把出殡的和看热闹的全吓得哇哇乱叫,连截道的那帮混混儿也四散而逃。刘道元站在灵车上大笑不绝。
今天的金句是对文武两种混混的描写,虽然字数寥寥,却把两种类型的特点明明白白地写了出来。武混混打打杀杀,看起来十分凶悍,相比之下,文混混只是写几个字,仿佛并没有什么令人害怕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文混混笔中藏刀,说明文字犀利,随随便便就能让你家破人亡,倾家荡产,他们的威力一点儿都不比武混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