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认知中,狐狸是一个多疑和敏感的动物,并且在古代的一些神话故事以及现在的一些童话故事中,狐狸的形象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关于狐狸的成语也层出不穷,本次小编和各位小朋友一起来学习的是成语“狐疑不决”,在了解了狐狸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之后,就会知晓这个成语的一个基本的意思,但是我们中国的成语都输可以追本溯源的,狐疑不决的成语来源那个故事,出自哪个典故,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也会一一给大家进行阐述。
狐疑不决
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近义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踌躇不定
反义词:当机立断
出处
《汉书·文帝记》:“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译文:
《汉书·文帝记》:“狐狸这种野兽,性格多疑。黄河每年都会结冰,但是结冰厚度无法判断。所以在每次渡河前,往冰上放一只狐狸。狐狸多疑,一边走一边听冰裂开的声音,只有踩在冰上没有声音,说明冰的厚度足够,才能安全渡过黄河。所以人们就将多疑的人称为狐疑。”
故事
在《汉书·文帝记》中有这样的一则描述:“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这个描述讲了大概这样一则故事:
在黄河上,有叫盟津、河津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黄河边的渡口。盟津,在陕西孟县之南,也名河阳渡;河津,在山西河津县之西,龙门之南。这两处,河面都比长江狭,比淮河、济水阔。
黄河每年冬天都会结冰,但在深秋之时,河面刚刚结冰,但是冰层厚度难以估计,人们不敢贸然从冰上通过。人们想在盟津、河津两个渡口过黄河,但是都不敢贸然在冰上走,于是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先让狐狸从冰上走过,如果狐狸能通过,则人马皆可大胆放行。
这是利用了狐狸多疑善听的行为,当它从冰上走过时,由于十分小心谨慎,它总会犹豫不决,因为它边走边听,听着冰层下面是否有水流声。如果它听得不清楚时,就疑心冰层太薄,不敢前行;当它听得真切了,就会继续前行。
所以人们利用狐狸这一特性来判断冰层是否可以过人马。“狐疑不决”一成语便出于此。这是古人试测河冰坚厚程度的一种巧妙办法。狐理多疑,在中国是比较广泛的传说。所以,形容疑虑过多、缺乏决断,就叫“狐疑不决”。又据说,狐狸要是埋藏什么东西,埋好之后,往往不放心,一会儿就又把它挖出来瞧瞧。所以,形容疑虑过多、做事不易成功,就叫“狐埋狐搰( hú)”(埋:藏起来。搰:挖出来)。“狐疑”一语,常和“犹豫”连用,说作“狐疑犹豫”或“犹豫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