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小学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5-23 17:17:21

  做人要诚实,这是我们从下就被教育要遵循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所以小时候的课本中有马克思打碎花瓶勇于承认错误而得到表扬的例子,这是诚实守信所带来的正面的奖励。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的理解,那么这句话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思想呢?儒家的追求在这句话中是怎样体现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孔子,一个脚踏实地的实用理性主义者!

  我们常说儒家是入世的,而佛家与道家哲学是出世的,中国人就是经常游走于出世和入世之间。

  儒家学说是扎根于现实的,它的立足点、着眼点和较终的价值追求,都在这块现实的大地上。儒家始终把注意力和追求放在现实的人生上面,也就是说,人生的较高幸福和较高境界在此岸,而不在彼岸,儒家追求的是现实理性,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人的行事方式。在这个中庸之道中,鲜明地体现了儒家的注重现实的实用理性主义的精神。

  儒家追求“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极高明的境界并不非要在多高的地位上获得,而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便可达到。所以,中国人总是在较平凡中的生活中体验道德生活,体验大道。这一点禅宗的“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中国儒学的精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一种实用理性主义精神,那么它追求的是现实的、有用的有价值的生活,追求的是不偏不倚的“过犹不及”的中庸生活。就拿学习来说,一般人有两种倾向,第一种是我不懂装懂,似乎自己什么都知道,第二种是干脆什么也不想懂,糊弄过去算了

  。这两种倾向都违反了儒家的实事求是过犹不及的思想。所以孔子批评自己的性格急躁的弟子子路,并告诉他,真正的生活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要是知道了就说知道了,要是不知道,就不知道。你自己要反思自省。这里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这一点,道家的老子也一直强调,人要体会大道自然,要认识自己,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孔子的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圣经中也有类似一句话,耶稣说,“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否则你将会被审判”。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就体现了儒家和基督教之间的区别。儒家不是宗教,他没有神的崇拜,他们崇拜的是立于大地的人,所以知道不知道,要靠你自己的领悟和反思。而基督教则说,你要是不实事求是,就会受到上帝的审判。一个是以现实为中心,一个是以神权为中心,中间的差异一目了然。

  其实,这也说明了儒家特别是孔子的鬼神观。孔子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实用理性主义者,他对于搞不清楚的事情,从来不妄下结论。

  比如他对人性的善恶,没有下结论;对有没有鬼魂,也不擅自下结论,他采取的态度是实用主义的,也许鬼神是存在的,也许鬼神是不存在的,这都不要紧,我们在祭祀的时候,就当他们存在一样就好了。

  这种做法就叫“祭神,如神在”。这是一种极为理性的现实主义的态度,他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也就是说,鬼神要是不在,那也就影响不了我们的生活;鬼神要是在,反正我们也诚心诚意地祭祀他们了,也影响不了我们的生活。

  生而为人,我们要把的奋斗所以的努力,都放在现实的大地上,至于那些搞不懂的彼岸的事情,干脆不理就是了。这种思想叫做“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所以,孔子告诉弟子,要正确对待生死的问题,“未知生、焉知死”!死亡是一件我们谁也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不知道死亡之后,是否还有灵魂,是否还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既然一切都没有答案,一切都是未知,那么把人的精力放在未知的东西上面,那就是浪费时间。

  而生的意义生的价值,我们如何过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则是明确的。人生的较终意义是成为圣人,做不到的话那就做个君子;人生就是要努力,要像孔子一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努力奋斗。所以说,活着的意义是好好地活着,至于死是什么样子,你根本不需要着急,等你死了以后,就知道了。

  这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实用理性,他的这种精神,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行事方式。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白与杜甫为何格外欣赏“布衣诗人”孟浩然的诗? 下一篇:如何理解苏轼《望江南》中“诗酒趁年华”?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思想?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