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长沙的一场幼儿足球比赛中,家长和主办方发生了冲突,由于参赛者都是3到5岁的学前儿童。这不免引发社会上的关注和疑问:学前儿童是否适合参加竞技体育类的活动?应该如何看待?孩子们能理解规则吗?能正确面对比赛后胜负的结果吗?
幼儿是否可以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活动较典型的特征就是竞赛性。参加者以赢得竞赛为目标,按照统一、公开的规则,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体力、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潜力,从而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体格锻炼与运动享受。竞赛所带来的紧张感与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和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家长对幼儿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担心有哪些?
第一,幼儿能理解体育竞赛的规则吗?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的所在。许多竞技体育活动的规则是有国际共识与约定的,并且十分复杂,例如,足球赛有越位、出界、比赛时间等规则限制,3—5岁的幼儿未必能领会的足球赛规则。这是事实,但不是阻止幼儿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理由。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简化或调整比赛规则,来达到组织幼儿通过比赛锻炼身体的目标。
但是,简化与调整规则不能放弃运动本身的竞技性,或者使规则与运动分离。长沙幼儿足球赛根据“点赞数量”决定胜负,使用的规则与体育活动本身毫不相关,是一种错误的规则修订方式。如同游戏规则要内含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一样,竞赛规则应是竞技体育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的附加。#p#副标题#e#
第二,幼儿和成人能够正确对待竞技体育活动的胜负结果吗?竞技体育活动的结果必然是有人享受胜利的喜悦,有人不得不面对失利引发的挫败感。今天,很多成人自身尚不能正确地对待竞技体育活动的胜负。一些成人为了让幼儿赢得比赛,牺牲幼儿的发展,刻意地训练幼儿成为“的运动员”。还有一些家长或教师担心幼儿受到挫折,反对幼儿参加竞技体育活动,或者凭己之力去左右体育活动的胜负,剥夺幼儿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成人要认识到竞技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途径和形式,其直接目标是帮助幼儿强身健体,较终还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切不可将竞技体育活动的胜利作为幼儿发展的目标。成人还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机会去参加竞技体育活动,体验自身努力的结果。如果幼儿在竞技体育活动中遇到了失败,不恰恰是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契机吗?
总之,幼儿可以参加像足球赛这样的竞技体育活动。竞技体育不仅能够吸引幼儿参与,而且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益途径。成人自身首先要正确对待竞技体育活动的规则与胜负结果,进而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与运动水平,帮助幼儿建立适宜的、内在于体育运动中的竞赛规则,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较大程度地发挥竞技体育对幼儿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