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天玩手机游戏是谁的责任?总让游戏公司背锅不好吧?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8-09 10:02:51

  放假中,孩子便有了大把的时间去挥霍。孩子往游戏里充钱,败光了家里的闲钱,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似乎让熊孩子“坑爹”更方便了点。孩子天天玩手机游戏是谁的责任?有什么事情总是在怪游戏公司的不好,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了。

  

  孩子天天玩手机游戏是谁的责任?总让游戏公司背锅不好吧?

 

  武汉8岁男孩言言拿着爷爷的手机玩游戏,半天时间竟花去了近5万元购买游戏装备。言言的爷爷称:老两口辛苦积攒的这点养老钱一下子全被掏光了,小孩子不懂事,希望游戏公司能够将这些钱返还。

  在面对日益庞大的用户群体,游戏公司在很多方面的确做得很不够,他们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板子打在手游公司行业乱象上自然没错,指责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现实,但是每次出现孩子过度消费手游的案例,在其背后的家长总是说,孩子小不懂事。我不免要说一句一些家长不爱听的话:熊孩子背后总是有熊家长。首先是家长要尽到监护人责任,管好电子支付的账户密码。父母的监管是第一道防火墙,如果没有父母的监管,那么的防沉迷系统都是形同虚设。在网络长期的影响下,“家庭网民化”愈发明显。相信每个人都曾看到一边带孩子,一边自己玩着手机游戏的家长。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游戏是娱乐休憩,还是玩物丧志,首先是看家长的第一引导。如果未成年人能在休息时间自由支配移动设备,刚刚祭出“三板斧”的腾讯防沉迷系统即使阻止了孩子们玩《王者荣耀》,也无法阻止他去玩其他游戏。作为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们在使用互联网时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当手游不断地入侵孩子的世界,当然首先是要完善相关机制,以更严密的监管和准入制来加强针对未成年人游戏的审核。让实名制不再形同虚设,在技术上不是没有可能,比如游戏登录增加人脸识别、声波识别,做到人证合一等等。然而监管政策天然的滞后性特质,和单一厂商能力范围的局限性,要让反沉迷系统真正奏效,单靠一方都远远不够。家长的教育监管这道城门失守,的手游都会变成“洪水猛兽”。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学生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今年的运动场地都在哪儿?一睹为快 下一篇:学校更换校长说明了什么?新学期伊始,城内校长队伍有所调整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