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并且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但是家长们学习了许多家教方法后,普遍反应效果并不理想。在家庭教育施教过程中依然感受到迷茫、痛苦和力不从心,依然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很听话,学习很认真,自己的孩子满身的缺点和毛病。
无奈之下,家长们不是买书学习就是报名听讲座,希望学到一招半式,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有些家长,努力学习几个月,满怀信心的在孩子身上试,结果一个回合还没到,就被孩子化解的无影无踪,又回到原点。继续延续着伤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家庭教育碎片性观点不能对家长提供正确的指导
这里我收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观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3、家是讲爱(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4、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句赞美比一千句批评都有效,都管用。
5、棍棒底下出好人。
6、孩子有病,家长吃药。
7、关系好,学习就好,关系大于教育。
8、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9、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上面我列举出的这些教育观点,似乎都很正确,若要静下心来,仔细推敲,又是问题多多,毛病多多。我们选取其中的几条分析一下,看看这些观点问题 都出在哪里?
#p#副标题#e#
比如第一条,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比如说,孩子头疼,我们给孩子吃止痛药,孩子头不疼了,效果自然是好的。但是药效过后,孩子的头依然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头疼的问题。又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打了几个手板子,孩子感觉到了家长的意志和威严,完成了作业,效果很好,可是没过两天,不好好学习的毛病又犯了。孩子学习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上面两个例子说明,采取一些措施,效果是有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说,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情,只有道理上通了,效果自然就会有了。所以说,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有道理自然有效果。关键看这个道理怎么去讲,家长会不会给孩子去讲道理了。
比如:较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爱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同样是爱,结果却完全不同,周弘老师爱孩子,他的女儿一岁的时候,因为发烧导致耳朵失聪,周弘老师用大爱坚守并施教,将孩子送进了世界学校。某些老师也爱孩子,可孩子较终成为阶下囚。两者都很爱孩子,为什么结果如此的不同。
再看一条观点:“因为你是妈妈,所以你需要永远正能量,你的情绪是整个家庭的灵魂,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情和成长;因为你是妈妈,所以你不能懒惰需要奋斗起来,要不然拿什么给孩子创造未来;因为你是妈妈,所以你需要保持优雅美丽,你要给她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你是妈妈,所以你的内心需要强大起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看到孩子,永远保持微笑,因为你是他的天……加油吧妈妈们。”
看完这段话我很愤怒。每个人都有妈妈。妈妈也是人,不可能永远正能量,容许她偶尔负能量一下行不行?妈妈有喜怒哀乐,做个正常人好不好?妈妈也是人,劳累了整天,让她偶尔懒惰一下行不行?孩子的未来靠孩子自己去创造,不是靠妈妈。妈妈也是人,不可能永远保持优雅美丽,妈妈也有工作,也会有烦恼,不可能永远保持微笑。
作为儿子,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妈妈背负如此大的压力为我做事,除非我的妈妈是变形金刚。她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能量。
我们都知道, 家长有抚养孩子长大的义务,但孩子和父母又是独立的个体,各有各的生活,为了孩子的成长,将家长逼上死路的教育是罪恶的。这些无情的家庭教育观点,绑架了父母且要将父母逼上死路。如果我们用这种办法开展家庭教育,还是不要有教育的好。
上面所列举的逐条,对家长存在着严重的误导。接受这些观点,只能将我们家长引入歧途,留下遗憾。
二、家庭教育流派理念的对立冲突让家长无所适从
下面的几个流派我们感受一下。
1.《赏识教育》和《狼爸家庭教育》
一个主张爱,一个主张打。
2.《千万不要管孩子》和《 较好的教育是陪伴》
到底是让管还是不让管,家长很迷茫。
3.《学习是快乐的》和《学习为什么要是快乐的?》
都是说的,到底听谁的?
4.《为什么爸爸带孩子越久,孩子越》和《发现母亲》
一个强调爸爸的作用,一个又强调母亲的作用,到底谁的作用比较大呢。
站在这些家庭教育流派的视角或许都有道理,但在家长的立场又觉着对立冲突,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一些主张打孩子,一些提倡爱孩子,一些主张《千万不要管孩子》,一些却又提倡《较好的教育是陪伴》,有些说《学习是快乐的》,又有一些说《学习为什么要是快乐的?》,都是说的,到底听谁的?
真是一头雾水,怎么办?怎么办?
笔者以为, 拨开这些错误观点的迷雾,制定家教行业标准、选择科学而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势在必行。没有符合科学理性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家庭教育的开展就是盲人摸象,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