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方面的竞争越演越烈,高考结束,也有很多一部分学生选择留学,这无疑给高校提供了一个商机,与很多部门形成相关的合作关系,给孩子提供留学渠道,从中获取利益,一家家学校,就这样轻易“上钩”,这背后有无利益勾连,还真值得好好调查。
随着2017年高考的结束,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的选择。近日,有媒体记者在校园采访中发现,一家名为“法国大学中国学生遴选办公室”的机构,近来在很多高中校园分外“活跃”。
蹊跷的是,从这家“遴选办公室”寄出的法国大学录取确认函错漏百出,收费也高于市场价一倍。较要命的是,教育部回应称,国外的大学不能单独设立办公室在华招生。法国高等教育署的工作人员也回应称,“未曾听说过这个办公室”,判断其应为一家中介公司。
得,可能又是一家“野鸡办公室”。
看了这家所谓遴选办公室寄出的法国大学录取确认函,真有点侮辱智商的感觉。连较关键的词巴黎Paris,都能错拼成Pairs;而短短三四行的录取确认函中竟有多处语法、拼写错误,句法还有时态的错误。这不禁让人感叹,现在有些人浮躁到连造假都这么不走心了,“活该”被媒体曝光。
这家“遴选办公室”蹊跷的地方不止这一处,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自己的网站,在网上也查不到背景信息,包括国内的工商营业执照或是营业证明的相关信息都没有。
吊诡的是,网上可以查到这家办公室与国内多所高中的合作招生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多年来,这家“遴选办公室”不远万里,深入山东、、四川等诸多高中,以法国大学“校方代表”名义向高三年级开办各类招生宣讲。关于这家“遴选办公室”,在网上出现较多的条目,居然是在多地高中网站和地方教育局网站所挂出的宣讲会新闻稿。
如果说,学生、家长信息不对称,无法断定前来招生的是不是“野鸡办公室”,这情有可原。问题是,这些与“遴选办公室”合作的中学出于较起码的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也该大体了解一下情况。哪怕不去看他们的工商注册信息,随手在网上搜索搜索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家家学校,就这样轻易“上钩”,这背后有无利益勾连,还真值得好好调查。
这家“遴选办公室”为何能存在这么多年,为何还有这么多高中与之合作,说到底,还是留学市场乱象丛生的表现。所谓的“招牌”“零中介”……这不是多深的套路,且多年来,不少留学黑中介就是这么干的。
年年打击,却总是屡禁不止,有时候,别总怪“敌人”太狡猾,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也要升级换代,别再让其野蛮生长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