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学习?不要让“没兴趣”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孩子的学习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8-08 09:58:07

  对于成人来说兴趣对于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影响都很大,可想而知,对于小孩子没有那么多考虑的人来说兴趣就是更能左右思想和行为的东西了,很多叛逆的孩子都会产生我为什么要学习的疑问,想让孩子好好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兴趣

 

  对于小孩,学习这么枯燥,还整天挨家长的唠叨打骂,我为什么要学习?要不是爸妈盯着,我才不想学呢!有多少孩子,把学习当成了为父母做的事,做得不情不愿?内在没有动力,没有认同,怎么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即使有家长在旁边盯着,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用磨磨蹭蹭来消极抵抗。

  想想我们自己就明白了。我们大人,单凭外界的压力和管束,就能积极主动地做好不愿意做的事吗?——总会有意无意地拖延,能拖就拖,遇到一点问题就叫苦连天,就想打退堂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都是一种煎熬。只是我们下意识地以为,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是两个世界的人。这也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所以,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让他感到小得意、小自豪,这才是真正的葵花宝典!

  擒贼先擒王。一切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中心,先不管那些磨蹭、粗心等等细枝末节的问题。主要问题解决了,小的问题自然就不再兴风作浪了。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试试下面这三招。

  4多给孩子及时、积极的鼓励。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p#副标题#e#

  他们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无可逃,只能忍受电击,难受。重复多次以后,蜂音器一响,科学家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结果出人意料,狗不但不趁机逃跑,反而没等电击开始,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被打击了太多次,狗已经放弃了逃跑的努力,只能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样的现象,就是习得性无助。人也是一样,被打击得多了,就会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了,爱咋地咋地吧。造成这种状况,父母“功不可没”。很多父母都是以批评打击为主,眼里只有孩子的各种问题:拖拉、磨蹭、粗心……

  平时是母慈子孝,一涉及到学习,立刻变身河东狮吼:怎么又马虎了?就这么点作业,磨磨蹭蹭写到这么晚!笨死了,这个都不会做!唠叨、批判、吼骂、动手打,一步步升级。想一想,一个小孩,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都伴随着这些唠叨、打骂,心情能好吗?

  时间长了,他就会把学习这件事和沮丧、烦躁的感觉联系起来。一想到学习,就是不开心的感觉,就像实验中的那只狗,一听到蜂音器响,那种痛苦绝望的感觉就淹没了它,直接就放弃努力了。孩子也是一样一样的啊!

  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要多给他正面的、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不是夸他聪明,而是指出他的努力。不是夸他的天赋,而是夸他的行为。有的家长说:我也想夸他,可是我家孩子根本没有可夸的地方,全是问题。

  那是因为你的眼睛只看到了问题。要善于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别吝惜你的鼓励。写作业磨蹭,昨天用了两个小时才写完。今天用了1小时50分钟,这就是进步。

  上次考了85分,这次考了90分,这就是进步。上次作文写了200多字,这次写了300字,这就是进步。给孩子指出他的进步,告诉他:妈妈看到你的进步,开心。问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做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抓住它,给予强化和鼓励。慢慢地,孩子在学习中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正面反馈,他会把学习和成就感联系起来,一想到学习,就有一种正面、积极的感觉,自然就有了兴趣和动力。所以,当你忍不住想打骂孩子的时候,就想想那条被电击的狗。

  5把学习融入游戏中。#p#副标题#e#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如果能把学习也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哪个孩子不爱学习呢?学习和乐趣并不是对立的,在玩中学,不是不可能,只要父母用心去引导。橙子上幼儿园时,我教他认字,很多时候都是在大街上。我们一边走,我一边指着街上路牌、招牌上的字让他认。认出来,他就可以把我的手臂悠一圈。有时我会借势悠好几圈,或者故意把胳膊砸到他的身上,把橙子逗得哈哈大笑。认不出来,我的手臂就像没通电的机器人一样,变得僵硬,他怎么使劲推都推不动。

  橙子对这个小游戏乐此不疲,从幼儿园一直玩到上小学,平时走在路上,想起来就要玩。通过这个游戏,橙子认了不少字。上到三年级,常用的汉字橙子基本上都认识了,没有挑战性了,橙子主动提出来:不认汉字了,开始认街上的英文单词。这样的小游戏简单易行,随时可以玩。这个游戏不爱玩了,就另想一个。只要父母多花点心思,就能发明出无数花样来,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了很多东西。

  6营造学习的环境。

  人是环境的动物,孩子更是如此,环境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朋友家的孩子上三年级,老师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经常和学生们讨论书中的内容。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经常指定妈妈买哪本书,因为同学都在读。

  小孩说:“整天不读书,自己知道,一周不读书,老师知道,一学期不读书,全班都知道了。”有了来自同伴的动力,孩子怎么会不想看书呢?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要给他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晚上,孩子在写作业,妈妈在旁边陪读,一边刷手机,一边时不时地指出孩子做错的地方。请问,一个家庭,爸爸在打游戏看电视,妈妈在追剧刷手机,在这样的环境里,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写作业,那得是内心多么强大的孩子才能做到啊!

  孩子自然会想:我写作业,爸爸妈妈都在玩,我也慌着想玩啊。试着放下手机,拿起书,用心去读。让孩子看到什么是专注,什么是投入。言传,也要身教。与其天天督促着孩子学习,不如自己也开始学习。这样的陪伴胜过每天一千遍的唠叨。所以啊,当你又要无穷尽地抱怨孩子不爱学习,写作业磨蹭、粗心……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孩子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吗?

  严防死守、督促打骂,只能管得了一时,等不到孩子小学毕业,就会失效,到时候你该怎么办?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真正的动机,激发起孩子内在的动力,才是我们应该花心思去做的事。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国际学校除了收费贵,还有什么?伊顿教育为您分析 下一篇:这么辛苦,累不累?累,但是很开心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