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太喜欢留恋,加上中国传统文化“勤俭”,让我们有很多时候总是有太多的舍不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将那些东西放着我们也不会在意,直到有整天发现他落满灰尘才决定将它扔出自己的地盘,有时候扔东西是一种优点,我们要学会。
扔东西,才是现代人较该学会的本领。
菲律宾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酷爱名鞋,可能是拥有高级女鞋较多的一位领导夫人。
地位和金钱让她可以十分便利地得到名鞋,并乐此不彼。
丈夫的独裁,加上伊梅尔达的奢靡,很快引发众怒。
1986年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被推翻,人们从总统府一共发现了几千双高级女鞋,它们都属于伊梅尔达。
这些鞋子有些镶着金边、有些嵌着水晶、有些还可随舞步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但这些鞋子,很多都没有穿过,有的甚至连包装都没有打开。
伊梅尔达和她的鞋
欲望是无底洞,人永远无法填满。
对普通人来说,今年流行色的裙子,新上季的口红,偶像呕心沥血写出的新书,游戏新开的装备……说起来样样都是需要的物品。
旧的尚未得到,新的已在路上。
过量的食物让人犯困,适度的饥饿却可以让头脑保持清醒。#p#副标题#e#
过犹不及。
欲望同理。
△
《极简主义》作者乔舒亚的母亲一辈子都在买买买,离世时单身公寓里积攒下来许多东西。
书中写到:
“一个特别棒的带顶篷的橡木床几乎占据了整个卧室,两个衣柜里面装满了衣服,画框挂满了公寓的每一个平面,原创艺术品挂满了墙壁,创意装饰品塞满了全部角落甚至每一个缝隙——整整六十四年的积累。”
母亲去世,他做了天下儿子都会做的事:租了一辆大卡车运输母亲房间里的一切,还联系了一家储物公司用来寄存它们。
曾痛失所爱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情感体验,什么都不想扔掉。对乔舒亚来说也一样。
那时要他放弃其中一样东西都十分困难,因此他打算把母亲的物品都寄存在储物公司里,大大小小的,塞满储物间的缝隙。这样,每次他想起母亲,需要母亲的时候,还有这些东西在。
然而,当他打包床下封存的箱子时,发现,里面这些历经年月的东西,母亲从来没有打开过,他才明白,情感根本不是物品可以带走的。
较后,他处理了母亲留下的物品。
勤俭持家,却把生活搞得一团乱麻。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囤积症”,他们所收藏的东西,显得十分奇特怪异,甚至会让人感到厌恶。
大量杂物导致家中拥挤不堪,不仅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还容易让人精神压抑。
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盖尔·斯泰吉蒂在《物品:强迫性囤积和物品的意义》中剖析了这个现象。他们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跟踪记录囤积者。
在得到某种东西时,他们只考虑拥有它会多么美妙,而不考虑没地方放。当要丢弃时,只想着将失去什么,不会想到丢掉会带来什么好处。
这一种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通常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容易焦虑不安,甚至会带来严重的抑郁。
针对囤积状况,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断舍离。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