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身上流淌着父母的血,身为一个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但是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许多的孩子已经成为“问题孩子”,为什么?他们整天与网络为友,不愿与人交流,从而之间代沟越来越深,导致孩子内心越来越封闭,不远意接触人。“问题孩子”与“问题父母”之间如何沟通?如何打开“问题孩子”心中的那扇们?
经历了阴霾,现在的阳阳笑得灿烂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于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曾经,中学生不想再上学,成天锁起房门打电脑游戏
后来,为了“救”他,考虑离婚的父母坐下来一起读书
现在,儿子戒了网瘾要去留学,夫妻共同话题也多了
门锁了
妈妈:“今天的运动做了没有?兴趣爱好完成了没有?”
找钥匙
孩子:“妈妈,某整天我突然变成了一个坏人,你还不还会爱我?”
妈妈:“不管你有什么变化,你永远是妈妈的儿子!”
门开了
孩子:“他们能够坚持得下来,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妈妈:“孩子,这不怪你。因为父母没有给你足够的支持。”
6月5日,在一场保护儿童的公益活动中,成都市民李玲和其他几位母亲登台朗诵了纪伯伦的《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一年半前,李玲原本成绩优异的儿子阳阳,突然宣布再不去上学了。此后的9个月时间里,阳阳以一种近乎自闭的方式,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分白天黑夜地打电脑游戏。这一突然变化,让阳阳的父母感觉遭遇到了人生较大的危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原本事业有成的父亲变得绝望,甚至通过半夜打砸东西宣泄情感。母亲则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瘦了10斤。
经过磨难,这个家庭较终了这次教育危机,今年9月,阳阳将出国留学。是什么支撑了这个普通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完成自我拯救?#p#副标题#e#
“问题少年”
锁上房门,拒绝和父母交流
“我不想去学校念书了”
2015年12月8日,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成都市民李玲而言,可谓刻骨铭心。
当天是星期五,在学校住宿的初二年级学生阳阳回到了家里。因为一边打游戏,一边做作业,阳阳和他的父亲郭先生之间发生了争吵。较后,这场争吵变成了导火索。阳阳告诉父母:“我不想去学校念书了!”随即把自己的房门狠狠关上。他拒绝吃饭,拒绝和父母再做交流。
对于郭先生、李玲夫妇而言,这一变化可谓晴天霹雳。此前,阳阳成绩不错。小学时,顺利升入成都一所的私立学校。该校当年一共录取了600名孩子,阳阳的成绩是年级第七名。另外,阳阳兴趣爱好也很广泛:象棋、足球、吉他和唱歌。一直以来,阳阳留给父母的印象都是阳光、乐观和听话。
对于阳阳突然之间说不去读书了,李玲较初并没有放在心上。在李玲看来,这只不过是孩子一时的气话罢了。“把气消了就会好了!”但事情远远出了这位母亲的想象。阳阳将自己反锁起来,即使白天,阳阳也会将房间的窗帘拉上,晚上则不开灯,在房间里没日没夜地打电脑游戏。
在这之前,他们的生活都算顺风顺水。夫妻俩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1996年相恋,2000年结婚,2002年生了阳阳。李玲较初在外企上班,郭先生从原单位辞职后,开始从事化妆品销售,后来则转向汽车电子产品方面。两人结婚后,李玲放弃了自己的外企工作,全力协助丈夫做生意,赚得了一份不小的家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儿子房间里传出来的持续不断的键盘敲击声,是对这对夫妇较大的折磨。在儿子第二次提出不再去学校读书后,李玲的身体开始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一个月之内瘦了10斤。
而郭先生,则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当中。在他看来,他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给儿子报较好的补习班,把儿子送到较好的学校。儿子突然间的变化,让郭先生觉得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在内心较为煎熬的时间里,郭先生不止一次在半夜三更通过打砸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对于李玲而言,又是另外一番折磨。
李玲甚至到了疑神疑鬼的地步。由于家住五楼,她总是担心儿子会想不开,从小窗户里纵身一跃……
“问题父母”
除了争吵,找不到共同话题
“究竟要不要离婚”
从儿子提出不愿意去学校那一刻起,李玲就在反复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较初,儿子只是告诉他,学习压力很大,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李玲尝试着和儿子的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但大家都声称,阳阳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对于阳阳突然之间的变化,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李玲注意到了儿子身上的一些细微变化——白天拉上窗帘,晚上不开灯,将自己封闭起来。阳阳说,他是因为感到害怕。同样,对于父母所提出的到客厅里面打游戏,阳阳也表示,客厅太大了,“我觉得不安全。”
李玲开始审视造成孩子感到不安全的原因。郭先生感慨,在妻子面前,自己始终是以一位被否定者的方式存在。“我的努力,都会被妻子否定。好好的生活较终变成了无休止的吵吵吵。除了争吵,我们再找不到共同话题。我们甚至开始严肃地思考,究竟要不要离婚。”
大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阳阳开始对电脑游戏产生兴趣,这也引发了母亲和儿子长达数年的“战争”。较初,家里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担心儿子打游戏上瘾,李玲买了一个保险箱将它锁起来。让李玲始料未及的是,阳阳竟然每天偷偷花两个小时,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成功破译了保险箱密码。等到家里安装台式机后,李玲又相继采取每天出门带走路由器甚至电源线这样的方式,避免让儿子和电脑接触。但各种努力,较终都以失败告终。
见不到儿子,担心;见到了儿子,李玲则会形影不离地盯防。直到现在,阳阳仍然对母亲以前的“盯防”感到心有余悸。阳阳回忆,即使在自己写作业时,一旁陪伴的母亲都会显得很焦躁,一直在追问:“今天的运动做了没有?兴趣爱好完成了没有?”#p#副标题#e#
找到钥匙
孩子打游戏,父母在一旁读书
“一家人氛围较好的时候”
2016年3月,李玲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早上对着镜子鼓励自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哭泣,我要找到那把打开儿子心房的钥匙!”
此后,李玲开始购买大量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参加了许多和教育相关的讲座。 一位名叫贾容韬的家庭教育,一步步解开了李玲内心中的谜团。在贾容韬看来,阳阳内心的不安全感,来源于父母关系的不和谐。“父母只有用更无私的爱,才能拯救孩子。”
肩负着拯救孩子这一共同使命,郭先生、李玲夫妇暂时将矛盾搁置到了一边。从2016年5月起,每天晚上,阳阳仍一如既往地打游戏,夫妻二人则埋头苦读。
一位邻居的孩子,成为阳阳思想转变的契机。这个孩子在英国念书,暑假回来后,李玲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做客,顺便开导一下阳阳。在他的建议下,阳阳决定暂时远离网络游戏,7月前往英国,参加一个夏校活动。
当夫妻二人结束争吵并埋头看书后,阳阳将自己打游戏的场地由小房间搬到了客厅里。整天晚上,在打游戏的间歇,阳阳突然发出了感慨:“现在是我们一家人氛围较好的时候。”
虽然决定参加夏校活动,但直到即将登机前的一刻,阳阳都还在摇摆不定。他曾一次又一次地对李玲说:“妈妈,要不这个活动我们就不参加了吧。”
现在的李玲已经明白,这其实是阳阳的一种试探。李玲甚至想起了此前儿子突然冒出的一个问题:“妈妈,某整天我突然变成了一个坏人,你还不还会爱我?”李玲抱住儿子的肩膀郑重地说:“不管你有什么变化,你永远是妈妈的儿子!”
打开心门
悄悄买菜,他给父母做了顿饭
“吃过的较可口的一顿饭”
2016年9月的整天晚上11点左右,李玲突然惊喜地发现,阳阳竟然关掉电脑,进门睡觉了。而此前,阳阳每晚打游戏都会打到凌晨两三点。更令李玲感到欣喜的是,此后没多久,阳阳就提出,他要继续念书。但也提出了要求:想像邻居的哥哥一样,先读一个国际学校,然后到国外念书。
阳阳成功通过了大邑某国际学校的招生考试,再次跨入校门。另外,阳阳已向英国赛德伯中学提出申请,并被录取。今年9月,阳阳将成为该校一名留学生。他的网瘾也消失了。整天,阳阳突然告诉母亲,他要把电脑里面的网络游戏全部卸载掉。“我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即使面对电脑游戏,我也要能够控制得住自己。”阳阳说。
在被英国赛德伯中学录取后,阳阳又再次提出要求:“我想暂时离开学校一段时间,把更多时间用于自我学习。”
经历过此前种种事情后,对于儿子的再次“休学”,李玲再没有感到恐慌了。只有父亲郭先生仍表现出了担忧。和以前不同的是,再次准备离开学校之前,阳阳和父亲先做了交流:“我现在有一个A方案,你有一个B方案,那么我们能否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下,有没有一个兼顾彼此的C方案?”
较终,阳阳和父母之间达成了一份协议。协议中,阳阳罗列出近期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返校,这是我的一个承诺。”阳阳说。
在为留学做准备的这段时间里,阳阳很忙。他参加了一些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月还参加了一次即兴英语演讲比赛。
从下定决心拯救孩子那一刻起,李玲就辞退了家里的钟点工。做饭、打扫卫生,全都亲自动手,虽然在这之前,李玲还不怎么会做饭。坚持一段时间后,丈夫加入到了做家务的队伍。有整天,趁父母不在家,阳阳悄悄买了菜,参照网上的菜谱,给父母做了一顿饭。李玲感慨,这是自己“一生中吃过的较可口的一顿饭”……
尾声
感谢儿子 成就彼此
“一对焦虑不安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
儿子出了一些问题,郭先生、李玲却重新找到了学习的热情。两人统计了一下,过去一年,他们大概一起阅读了60余本书,过此前20年两人大学毕业后阅读量的总和。夫妻二人发现,他们的共同话题开始变多了,“某种意义上,我要感谢儿子。我们一起努力,较终成就了彼此。”
今年5月22日,在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分享课上,阳阳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告诉台下的家长们,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们以前尊重过我们的想法,站在我们的立场上理解过我们吗?”
整天,阳阳突然向李玲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别的同龄人也要面对的压力,但他们能够坚持得下来,为什么我就不行呢?”李玲回答:“孩子,这不怪你。因为父母没有给你足够的支持。”在李玲看来,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才是儿子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一对焦虑不安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