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误区:不要把输赢看的太重,让孩子慢慢来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7-27 10:24:05

 教育孩子时常走入误区,家长太心急,凡事都想拿上名次,争个输赢,在小学看看谁的补习班上的多,在中学看看谁的名次考前,在大学里看看谁考的证书多。在数量和名次上与孩子较劲,也许,我们可以不要把输赢看的太重,让孩子慢慢来。

  

  教育误区:不要把输赢看的太重,让孩子慢慢来   

 

  前段时间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曹丕与曹植为夺太子之位,相互争斗,在父亲曹操出的难题——在紧闭的城门,人不得出入的情况下,要把军令旗送给在城外等候的军队。司马懿破解其中道理:这次不争输赢,只看对错。

  一、难道从人生之初,我们就要凡事都要争输赢?

  在一次四月份宝宝的生日会,大大的教室里,戴着手工生日帽的孩子们一个个笑脸如花。只一个小朋友一脸哭相,坐立不安,就连老师分的蛋糕,他也只匆匆吃了一口。

  抱着孩子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只听她嘴里一直念叨孩子刚犯的错误,“滚圈圈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走直线,要是直直地走,你不就第一了吗?奖励一个小书包呢。”听得出,妈妈特别想要孩子在刚才的游戏环节获得第一,显然宝宝的第二并不能让妈妈开心。

  而那个孩子,正躲在妈妈的怀里,一脸不开心地捶打着他的妈妈。尽管老师几次劝说,不要在意这一次的成绩,还会有别的游戏,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一味地说:我怎么就比不上第一的丫丫呢?

  母子俩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在之后的环节中,我一直在观察这一对母子。妈妈一直秉着“凡事你需要第一”的原则,而孩子,则在这之后的环节中,频频回头看妈妈,听妈妈的指挥,“往左,快点,好,快回来。”

  妈妈的声音让32个月的孩子完全没有了自我,只沉浸在如何赢的焦虑中,失去了玩乐的兴致。我不免有点心疼。这不过是一个32个月的孩子,他本不应该关心输赢,只需沉浸在孩童的游戏中;他本不应该在乎得失,只需享受游戏中的乐趣;他本不应该担心排名,只需在每一次的玩乐中,享受当下。

  我相信,孩子的表现,都是父母的意愿所导致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愿望便是对他的命令。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焦虑,其实都是妈妈想要赢,从而导致孩子在的游戏中,不能享受游戏本身的乐趣。

  二、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你便是输家

  输赢是我们人生需要面对的课题,即使对一个尚未正式入学的孩子也是如此。在凡事讲究排名、录取的社会中,想要忽略孩子的名次显然是不切实际。可,一个聪明的人总是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把胜负得失放在正确的位置。

  高中的学习繁忙又紧张,马上要迎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很多家长也开始了马拉松式的监督,给孩子送饭,陪伴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各种营养补品堆成了山。

  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经常看到邻居老陆领着他的儿子在体育场打篮球,周末的时候一打就是半天。他们大汗淋漓地在球场上腾挪,好像高考那件人生大事,在他们看来并不大。

  有邻居说:老陆家的孩子学习好,不需要像别人那样死磕书本。可真正了解老陆家庭情况的人都知道,他家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老陆也曾经因为孩子的“不出息”,拿着扫把满院子追着他打,但孩子始终也没有长进,反而闹过一回离家出走。#p#副标题#e#

  那一次的离家出走,老陆的妈妈立马过来干涉内政。奶奶说这是她的孙子,考试成绩能有多重要,把孩子管得有家不敢回?自那之后,老陆干脆放手了,不再在饭桌上谈成绩的事,相反更多地带孩子出门玩,偶尔还来个短途旅游,生怕孩子心理脆弱想不开。

  老陆不再过问成绩,不像以前那么在乎他的排名了,他反而更能静心学习,有时候一做数学题便入了神,连吃饭都顾不上。后来老陆自己总结出经验来:不能一味地关心孩子的名次,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把输赢得失看得太重都会增加孩子的焦虑,让他不能真正地享受过程的乐趣。

  三、日子总不会太着急,放下输赢得失,孩子你慢慢来

  我清楚地记得女儿五个月的时候,看到我同事在朋友圈晒她儿子小球球的视频,比我女儿大十天的小球球四颗小牙清晰可见,“妈妈、妈妈”地躺在我同事的怀里喊,让正抱着女儿看视频的我十分着急。

  放下手机,我便对着女儿一遍一遍地喊“妈妈”,可她愣是无动于衷,根本就看不出我的着急。她的小脑袋扭到一边去,想要玩玩具,但被我强行扳回来。“妈妈,妈妈”,我的声音更大了,语速也加快了许多,兴许是被我吓到了,五个月的女儿哇哇地哭起来。

  看着女儿被我吓哭,我才冷静了下来,一遍遍地问自己这是怎么了?

  今天我因为她在五个月的时候没有叫妈妈而着急上火,那么,她一岁的时候,我就会因为她走路没有邻居的小男孩好而冲她发脾气;四岁的时候,会因为她认得的字没有幼儿班上的同学多而打她的小手;等她上小学的时候,我就会因为她的成绩不是班上的而惩罚她......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糟糕的妈妈。我只想赢,却完全忽视了孩子天真的笑容,忽视了她墨如点漆的眸子里那份不含杂质的纯真。

  那时候我才发现,我失去了一个母亲较基本的耐心。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在比较,而每一次的比较,我都不想输,所以我才会焦急地想要她一下学会别的孩子都会的东西。

  我想到之前看龙应台写的那本书《孩子,你慢慢来》,里面有一段文字的描述,写自己在等五岁的孩子扎鞋带时候的耐心。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四、活出真正的自我,才能赢得整个人生

  相反,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把得失输赢看得过重,造成了孩子的焦虑,让他们在本该享受过程的时候,只在乎父母想要的结果。

  更有父母秉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强行给孩子负荷地报各种补习班。如果单纯为了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挖掘他的潜能做的尝试,我认为都值得做。可报班为了强迫孩子学习,满足我们作为父母想要赢的虚荣心,不但不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反而适得其反,会引起孩子的焦虑。

  那些凡事追赢的父母,胜负心过重,让孩子不能享受生命的过程和乐趣,就算考试永远第一,到头来,输的反而是整个人生。

  只有当你放下胜负心,放下输赢和比较后,你才能真正地自我接纳,也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活出真正的自我,从而赢得整个人生!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还在羡慕别人家的小孩?经验丰富教师告诉你:成绩好的小孩是这个样子的! 下一篇:【故事分享】了解家长和老师在教育里的重要意义!学习不能全凭小孩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