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高三的学生对于高考,都是秉着百分之百的用心去做准备,暑期将过,2018届的考生们马上就要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但是学习不是高中生活的全部,劳逸结合才是较重要的。新高考政策下的学生们,应该怎样复习备战高考,去取的一个好的成绩?看叶天瑶如何备考。
查到高考成绩的那整天,我既惊喜,也感到意料之中。惊喜,是因为平时我在上海中学的成绩并非如此突出;而意料之中,则是因为这个分数离不开平日里自己的努力,也验证了自己复习策略的正确。新高考余温仍在,欢喜之余,我也认真冷静思考总结了三年来高中学习与生活的方式方法,以期待给学弟学妹们参考。这种高考的秘诀其实简单———认认真真做事,同时让高中生活丰富。
复习只需“认真”二字
如果用一个词进行自我评价,我想挑选的词语是“认真”。
语文一直是我的优势学科,但每次面对作文,我都有些手足无措。作文的增强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从高一开始,我就在老师指导下,注重作文素材的整理,比如每天看报,关注时事新闻,还不时剪报整理;有时,我还喜欢写一些随笔和札记,用来帮助自己整理思绪,训练思维。
进入高三后,每天读报更是必不可少。我总是耐着性子,每天仔细品读报纸上的一些社论。这种题材中,一方面蕴含着眼下发生的较为人瞩目的大事,有利于积累时事政治的相关素材,为考试、尤其是综合评价面试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品读这些社论的过程中,关注评论者的分析思路,我时常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一件事情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到了高三下半学期,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几乎每一篇作文都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老师点评也认为,我作文的亮点主要在于思维清晰。这大概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吧。
英语的学习方法与语文相似,也需要长期积累。高三开始,我基本上每天都做一些英语题来保持手感,尤其是对于比较枯燥的语法题目更是不容小觑。语法题、挖空题等,我都认认真真进行错题整理和反思,这比盲目刷题更为重要。#p#副标题#e#
学习不是高中生活的全部
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许多同学难免紧张。尤其是2017年的春考中,我们或多或少看出了新高考的命题信号———重视基础,中档难度题目减少,题目难度不变。不少上海中学的学生认为,这种变化对于好学生并不“划算”,但我认为,这种信号告诉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扎扎实实地把基础题目全都吃透。
数学是我相对弱势的学科,高三期间,我特别抽出一段时间为自己的数学成绩和题目做了一次“诊断”。我发现,除去较后的难度题目,在基础题目中,我仍有题目丢分。丢分的原因源于我的“粗心大意”,这是一种“病”。
粗心的缘由有许多,比如审题错误,这是对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不够熟练所致。不少题目看似题干有所差异,其实剥去外衣后,解题逻辑完全一致。
高考前的较后一个月,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专治粗心”的复习计划。一方面,把数学的基础题目和基础概念重新梳理一遍,此外,还根据解题的思路,把不同类型的题目归类、整理。这个专题复习计划有效,减少了我在解题时因为粗心丢分的情况。
高三时,我参加了北京大学2017年“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招生面试。面试分为上海和两个阶段。
博雅面试性更强。记得面试过程中,考官给每名同学两张图表,图表中反映的是美国民众对各级政府信任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缘由。题目要求考生分析这种变化的现象,并指出,中国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上海博雅面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点评小组内他人的观点。这类题目大多性不强,主要考察思辨性。比如,今年上海博雅面试过程中的试题就包括:在野外观察星象和在模拟厅里观察星象有什么不同,哪种方式比较好? 怀疑不是信仰的反面,而是信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