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文学常识,大家都知道就是古诗或者现代诗基本上都是押韵的,诗也被称为是韵文,因此这一点就能看出押韵与诗词的关系,只要是诗,就是押韵的。有人可能会说自己在现在读到的一些诗也不是特别的严格的押韵,这样的写作我们到底能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呢?换句话说,古诗词需要要押韵才算的是“正品”吗?我们下面来看看!
押韵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那么诗歌靠什么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呢?我说是押韵。
诗歌绝不是靠整齐的句式跟其他文学体裁区别。有些人看到诗歌句子长短一致,就觉得把句子写整齐就是诗歌。大错特错!散文中也有句式整齐的,如贾谊之《过秦论》,大家高中都学过,但有人认为它是诗吗?没有!反而句子长短不一的词,也叫长短句,我们却认为它是诗。为什么呢?押韵啊!
诗歌也绝不是靠“言志”来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东汉许慎在他编写的《说文解字》中解释“诗”说“诗,志也”,这其实是受我国传统的“诗言志”理论所影响。“诗言志”其实说的是诗歌的功用,在于表达思想情感。但是我们反问一下自己:这四种文学体裁中,哪一种没有表达思想情感的功用?答案无疑是都有。
诗歌是靠押韵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其他的三种文学体裁都不要求押韵,唯独诗歌有这个要求,这也成了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凭借着押韵才屹立于文学之林。没了押韵,也就没有所谓的诗歌了。因为没有了押韵的诗歌,就跟做了太监的男人一样,你还能说他是个男人吗?
古诗是押韵的
古诗押不押韵,你不能用现在的语音系统去判断。根据现在音韵学的研究,汉语语音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上古音、中古音和北京音。
像《诗经》就属于上古音系统,所以判定《诗经》中的诗歌押不押韵,我们不能看我们现在的北京音系统去判定。上古音系统离我们过于久远,材料不多,所以关于它的研究是较困难的。这不多的材料中,《诗经》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因为它里边有三百零五首诗歌,而诗歌是押韵的,有利于音韵的研究。
中古音就是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包括宋音。在元代语音开始发生变化,北京音系统形成,延续至今。所以读唐诗,判断它是否押韵,要用中古音系统。所幸这一段的材料比较多,出现了很多韵书。这些韵书就是古代人研究音韵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南宋时有人总结了唐诗的用韵情况,编成了平水韵,指导了后世中国人的诗歌创作。就说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一首古体诗,因为它的平仄不合格律诗的要求: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中没有连用五个仄声的。虽然如此,但它是押韵的。韵脚是“原”和“昏”,属于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
现在虽然有《中华新韵》、《中华通韵》,但依然有很多人用平水韵写诗,一为方便学习古诗,二则因为这是一个很成熟写诗用韵系统了,延续了一千多年了,所以无需怀疑古诗不押韵。
可能有人会问现代诗押韵吗?其实现代诗该怎么写,一直在探讨,一直在实践,流派纷呈。这里既有对古代传统的继承,又有西方现代新诗的冲击,难以说清。不说其他的,就说说高中课本上选的几首现代诗:毛泽东的《沁园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毛泽东的诗词是旧体诗的形式,但表现的是革命情怀,说的是现代事物,所以归到现代诗里。他继承的旧体诗形式就包括押韵。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但是他们二人都不约而同地让自己的诗押韵。不同之处在于戴望舒的《雨巷》句子长短不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比较整齐划一。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现代诗的风格:不押韵,通过大量排比增强韵律美,增加诗味。
总而言之,整个现代诗还是倾向于押韵的。那么不押韵的写作能称为诗吗?答案不言而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