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政策实行中,为了增加每一位学生的成绩的公平性,采取的是赋分制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的成绩按照参考学生的人数,再结合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的划分,每一个等级对应的分数是不同的,而且每一个等级的人数都是有比例的,这样的一个制度的实施更好的增加了哪些比较难的学科,和选科人数较少的学科的分数的差异性,保持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下面具体的内容和制度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什么是“赋分制”
“赋分制”就是按考生所考分数按比例确定等次,每一个等次对应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就是每年考生较后该学科记入高考总分中的分数。“赋分制”的关键是不管考生各学科的实际卷面分是多少,而是他的卷面分在全省对应的学科中的排名是多少。
以北京实行的是“5等21级”赋分制为例,如果某学生选了政治,而政治成绩排名,在高考全省选考政治的考生成绩中排15%,那不任这名考生实际考了多少分,较后计入高考成绩中的赋分为88分。
为什么要实行“赋分制”
新高考实行的是“语数外”考试加选考模式,目前,对于选考学科各省做法不一样,主要有三个模式:“6选3”、“1+2”或“2+1”。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会存在选科不同的考生考同一所高校同一的情况,如果直接用考生的实际考分来录取,不同的学科存在学科差异,难易程度也不可能一样,是无法直接比较的,因此“赋分制”就产生了。
举个例子,某一高校的某一只限定了一个学科物理,也就是说除物理外,其他的5个学科不作限定,这样就出现了有物化生、物化史、物化政、物生史等10种组合的考生都可以报考。某同学物化生考了270分和另一个同学物政史考了270能是一样吗?
选科学生的多少对赋分的影响
搞清楚了“赋分制”,那我们就能想到选科学生数对赋分的影响。仍以举例说明,某省今年选历史的10万人,而选政治的5万人,那就会出现每一等级分数的的学生数政治只有历史的一半。比如说100分的历史可以有1000人而政治就只有500人。
除此之外,如果政治选科的实在很少,那可以还会出现考分本来不错,但赋分却很低的情况,这个影响对考生来说可能更大。
如有考生政治能考70分,但这个分数排名在D等或E等里,赋分就很低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有一些省份针对物理选科人数少的情况,设立了保护线,当选科人数少于保护线时,总参考人数按保护线计算。
当考生遇到这种情况那可说是大大有利,去年就有一个省份物理实际参考人数只有1.6万,按6.5万计算,哪怕实际只考了0分,都能赋分70多。只是政治选考人数少的情况好像不多见,也没听话政治设保护线的事。
正是由于“赋分制”与各科选考学生是否平均有很大关系,所以造成了一些不太科学的现象,“赋分制”还得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