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改革制度下,不分文理科,学生在必选的主课之外,可以选择三门辅修的课程作为高考的科目。马上就是高一的学生的开学季,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可能很多的学生偏科比较严重,想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但是怕以后高考的不好选择,但是考虑到未来的的选择的话,可能要学习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所以在这样的艰难的时刻,到底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果考生选择“化学+生物+地理”未来的有何限制?
高中科目的选择,关乎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在如今的大学上,生物覆盖了62.4%的,地理覆盖了36.6%的,化学覆盖了98.5%的,如果预选科目为化学+地理+生物,以后选择上空间还是很大的,覆盖率为87.4%。
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选科的时候,会弄反一个问题。孩子选科关乎到未来发展,相反,孩子未来的职业走向也决定了如何选科,如果想学理工科,需要选择物理;如果是中下游的学生较好根据自己未来发展,避开物理。
那么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科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要根据孩子学科优势来选择。
高考拼的是总分(只有个别学校会考虑单科成绩),在选科的时候要突出优势学科,避免弱势学科。
2.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
一般情况下,在指导学生选择文理分科的时候,都要遵循兴趣第一的原则。如果孩子对理科不感兴趣,即使选择了理科学习上也吃力。理科虽然在报考方向上比文科的选择空间大,并不代表着选择文科就没有前途。想想领导人,大多都是文科出身的。不要一味的认为理科无论怎么都比文科好,这是一种偏见。
3.要关注自身潜能。
衡量潜能主要以学习的效率为标准,也就是对于同一个体,如果付出相当的努力,成绩和效果较好的学科,正是其潜力和特长所在;反之,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学科,自己很可能就欠缺学习的潜能。
总而言之,选科的依据: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业方向。
首先是要有学习兴趣。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我们做事情,只要感兴趣,我们就有主动性,就会刻苦钻研,那么我们就有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了。
其次是我们学习的能力要强。有些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对数理化的领悟能力特别强,而记忆能力相对较弱,那么选科毫不犹豫选择物理、化学;反之就避开理化。
第三、兼顾就业。就业只能够排在第三位,选择的科目考不到,或者本科线也上不了,就业必然是镜中花水中月。
化学、生物、地理,明显是避开了物理,但是大学又想读理工科。这个选择不错,也是3+3模式为理科不强的学生打开了一道理科之门,但是理工科也有一些限制。
限报的:电子科学类,机械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航空航天类和武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等等。文科政治、历史方面的也有一些限报。不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