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实施,让很多人都乱了手脚。新高考的拉开帷幕,各种高考政策新鲜出炉。较先实施新高考,在新高考实施阶段,下边感触较深的关键词就是“选择”,一切由自己选择。
文理科取消了,等级性考试考什么科目,我们自己选;
合格性考试时间不再固定,什么时候考,我们自己选;
走班和分层教学成为发展趋势,上什么样的班级,我们自己选;
志愿填报具体到了,几十个或组,我们自己选;
……
新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迈入一个全新的高考时代。新高考,新气象。此时,“选择”一词已经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关键词。
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从来没有如此地放开,我们终于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学进度走、学习规定内容的乖孩子了,而是变成了需要为自己做规划的主人了。
然而,做了主人之后,到底该怎么选,才能更有机会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想学的呢?面对如此多的“选择”,似乎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陷入了新的更大的 “迷茫”。
选择,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先行先试的上海和改革经验看,面对这种选择权的放开,学生和家长缺失显得更加手足无措,甚至由于错误的选择而导致遗憾。
据统计,仅就因不了解国内大学的层次一个原因,导致71名考生被录取至三本独立学院。
于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本来有利于我们的权利,倘若不会用,或是没用好,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很奇怪啊?改革之前,我们总是喜欢批评教学制度是死板的,没有自主性可言,急切地想要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为什么选择权给我们了之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选择权,真的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吗?
#p#副标题#e#
让我们先看一下没用好选择权的典型情形——
马上要决定选科了,之前从来没想好过,很着急,很纠结,看看别人怎么选,问问老师怎么说,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觉得那个也好;
学期快结束了,学过的几个科目到底要不要合格性考试,现在考完了以后会不会忘,现在不考,以后再考会不会占用之后的复习时间;
终于考完了,快要志愿填报了,到底要选什么,什么前景好,哪个大学好,我要去哪个城市,有人说这个好,有人说那个好;
……
从这些情形可以发现,不是选择权不好,而是自己不会用。其实,像欧美等教育发达,一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如今也放开选择权,是教育进步的表现,对我们的发展而言,是有利的。之所以没有用好,其实是自己未能学业规划相关知识匮乏,以及自己生涯规划安排出了问题而导致。
看透选择的本质
大选择大纠结,小选择小纠结。面对一次选择,忙活一次,纠结一次,所以每一次都要冒着选不好甚至选错的风险,选择往往成了一种牵绊。
其实,归根结底,是没有把这种选择的本质看透。
新高考改革这些选择,并非考查我们“临危不惧”的选择能力;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这些选择连成一条线,就能会发现,选择的背后其实考验着我们对国内大学层次设置、领域设置、自己的学业、价值观、学业规划乃至整的个人生规划。
学业规划,拨开选择迷雾的良方
其实,一旦从学业规划的高度对待选择,匹配相应的知识和技巧,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应该很快豁然开朗了。与之相对,如果没有一条完整的规划,各个选择都是孤立的,每选一次就要重新思考,当然会迷茫、手忙脚乱。
把人生发展大方向明确了、学业规划做好了,面对各个选择时才能思路清晰、镇静不乱。此时选择不再成为“选择题”,而是变为了“填空题”:确定3+x选科、考试方案、确定高校、选择大学等等,都是自己很明确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就会衍生出从容和淡定。
因此,新高考改革后,我们要在“知己”的前提下,结合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业做出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规划,在学业规划的引领下,面对选择,就会不再迷茫;面对阻碍,也将不再恐惧;面对前方,才会从容淡定。
猜你感兴趣: